网络服装抄袭“快时尚”品牌能走多远
发布时间:2010-07-19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在网店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果你想效仿哪位明星的穿着,点点鼠标就可轻松搞定。在不少网店,一些商品直接被冠上“王菲春晚穿的桃红打底袜”、“范冰冰穿的连衣裙”之类的名称。
抄款,多年来作为服装界的“潜规则”,如今一经网络的催化,辛辛苦苦设计的服饰,用不了几天就会风行网络,街头“撞衫”现象愈演愈烈。
“被抄款,我们很无奈”
在淘宝上使用搜索功能,同一款式的衣服能搜出几百、上千个卖家,价格差得也很离谱,让消费者难以选择。
有熟悉的卖家时不时向记者抱怨:“仿款的价格是我们的一半甚至更低,经常会有顾客来质问。服饰界抄款如此盛行,让崇尚原创的我们着实无奈。”
为了防止被抄款,在一些服装专卖店,经常会有这样的奇怪现象:店员把新款服装夹在衣堆或者放在柜子里“偷着卖”。然而,这种防被抄的方式,对网店行不通。“哪家市场敏感度比较好,哪款产品发货比较多,都会引起同行的刺探,得到相关情报后,立即组织打样、生产,一两天内,降价、降价、再降价,直到这个款式利润被榨干,市场被做死为止。”一网店掌柜说。
丹妮是记者的中学同学,从事服装业已有近二十年。她说,“在我们这行‘相互学习设计’很正常。一些企业的出口产品能够在俄罗斯等地热销,就是因为款式上模仿某些大牌的风格,但价格却很低。为了避免被追究侵权责任,设计师会通过增减拉链、更改口袋等做出细微调整。”
国内服装品牌是做着“整合流行资源”的买卖,而不是“创造流行元素”,这决定了他们在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的投入会比原创设计投入小的多。不少服装公司的设计人员每年会通过时装发布会、杂志等搜集“设计灵感”,设计方面的投入微乎其微,有的每年在设计研发上的投入仅为其销售收入的3%,而一些大品牌的研发成本可能达到总投入的20%-30%。“至于一些专供网上销售的无品牌服饰,研发投入就几乎为零了。”丹妮说。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