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毛质量 改变毛纺原料受制于人的局面
发布时间:2010-07-08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7月3日~5日,由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主办,乌审旗人民政府、南京羊毛市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秘书处)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支持的第二届中国(鄂尔多斯)国毛论坛在内蒙古乌审旗嘎鲁图镇举行。本次国毛论坛的主题是“绿色乌审,自主创新,打造中国一流细羊毛产业基地”。
中国纺织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俊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世滨、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彭燕丽、新疆畜牧科学院首席专家田可川,内蒙古自治区的有关领导,当地的流通企业和牧民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毛纺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许坤元认为,国毛产业是中国毛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毛质量和产量的提升,能够改变毛纺原料受制于人的局面,关系到中国毛纺工业的产业安全。推动国毛产业发展,需要推广科学的饲养技术和标准化的管理技术,建立完善的分级整理系统和高效的流通体系。同时,他充分肯定了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原毛专业委员会(即南京羊毛市场)的工作,认为他们深入牧区,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国毛与毛纺产业实现对接,推动了国毛产业的发展。
据彭燕丽介绍,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毛纺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羊毛供应量的不断降低和国毛的巨大缺口。羊毛原料过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给企业生产经营增加了许多风险。稳定的原料供应是中国毛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常俊传说,目前,世界上各主要产毛国都致力于提高细毛的产量,以适应面料轻薄化的趋势。澳大利亚是细支羊毛的主要生产国,约占世界细支羊毛产量的84%,是全球细支羊毛的主要供应国。中国细支羊毛产量比重仅为1.9%,而且平均细度在22~24微米之间,无法适应毛纺产品轻薄化的流行趋势。所以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品开发力度,尽快建成布局合理,高效益、规模化的细支羊毛生产加工的现代产业格局。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