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瓜熟蒂落 两岸互利双赢
发布时间:2010-06-3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海协会与海基会昨日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举行签字仪式。ECFA的正式签署,标志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是继去年全面实现“三通”之后,两岸经贸关系的又一重大突破,两岸经济关系由此跨入了新纪元。ECFA显示大陆的让利措施,照顾了台湾中小企业及广大农民的利益,对于争取台湾民众认同和支持两岸和平发展有积极意义。两岸交往日渐紧密,香港在两岸的中介地位也面临挑战和机遇,香港应善用自身的金融优势,在两岸经贸合作上寻找新定位。
据预计,ECFA可为台湾每年省下近百亿港元的关税,充分显示大陆在ECFA上是让利予台湾。ECFA框架涵盖了两岸间的主要经贸活动,对于提振台湾本土出口,刺激岛内经济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台湾是外向型经济体,岛内资源短缺,出口贸易是台湾经济的命脉。近年为应对欧美经济不景,区域化经济在各地不断加速,如果台湾仍然坐困孤岛,只会令经济民生进一步恶化。ECFA将为台湾经济注入动力,化解台湾在区域经济集成中的“边缘化”困境。而且,ECFA放宽了台湾农产品进口大陆,受到台湾农民的欢迎,台湾农民不少属于绿营支持者,ECFA有助消弭他们对大陆的对立情绪,遏制“台独”势力。
应该看到,ECFA同内地与香港签署的CEPA相似。CEPA在“一国两制”方针下,通过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形成制度性合作,促进了内地与香港经贸交流和经济融合,为香港经济注入了“强心针”。“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成功实践,对台湾起重要示范作用。将CEPA的成功经验运用于两岸经贸关系之中,对两岸的和平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过去香港担当两岸之间重要的中介角色,ECFA难免影响香港的传统中介地位。但两岸经贸融合对香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两岸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亦为香港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尽避台资银行可以逐步进入内地市场,但实力及国际化程度都难与港资银行匹敌,而且香港银行在内地经营多年,在两岸融资上仍是台湾企业的理想选择。本港一方面应巩固金融业的优势,特别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应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配合两岸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合作,加快发展检测、认证等产业,提升本港竞争优势。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