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场期盼着新棉的上市能减轻需求的不足,给不断上涨的棉价缓缓尽的时候,国内的产棉区却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同程度地遭受着洪涝干旱带来的威胁。糟糕的天气情况也加重了市场对后市供需格局的担忧。
根据一份商业报告,中国今年的新棉摘收情况不容乐观。中国棉花协会的执行副总裁曹芳说:“因不利的天气条件,今年棉农推迟了棉花的耕种。”而各地的产棉区也纷纷报灾:近期,陕西大荔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37摄氏度,农田出现干旱迹象,轻度旱情使棉叶发黑、变厚,生长缓慢。近日,江西省彭泽县连续出现阴雨天气,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3摄氏度,对棉花生长造成一定影响,预计今年新棉整体上市时间将推迟10-15天。6月份以来南方进入雨季,多数地区出现涝灾,彭泽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强降水虽然没有对当地的23万亩棉花造成太大影响,但长时间的低温天气使得棉苗长势不及往年同期。
印度棉花协会近日也发布最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棉花产量的增长将非常有限,预计约为710万吨,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低温等不利的天气条件,一些地区必须进行补种,并推迟了采摘。在新棉到达市场之前,中国面临31万吨的棉花短缺,印度已经暂停棉花的出口。中国棉花产量的不振将直接导致进口的增长,预计进口量将达到270万吨,较上年提高21%,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