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河集团:山西省棉纺织国企中唯一的“不倒翁”
发布时间:2010-06-12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云河集团门前是忻州著名的步行街,几年来修了坏,坏了修,这几天又彻底动了"大手术"进行翻修。每天脚踩着凹凸不平路面上下班的云河集团董事长陈锁平对此感触颇深,这条街与云河集团的命运何等相似!
精纺车间内,纺织女工来来回回走动,数十上百台纺织机器同时运转,嗡嗡嗡的轰鸣声让初来乍到者听着难受,而对于陈锁平等云河人来说,听着这声音,感到的却是特别的踏实。
"全省14家棉纺织国有企业惟一不倒的企业。"
"云河职工虽然工资较低,但月月不误发工资!"
"福利虽少,但云河每年都要发一些,包括离退休老干部。"
"集团4000多工人,人人有房住。而且好多人近两年居住面积还大幅增加,有所改善!"
在云河集团采访,听着集团董事长陈锁平的介绍,深深地感到他的不容易。陈锁平说,担任董事长五年来,像在进行漫长的长征,凭的就是信心和勇气。看着挂在陈锁平办公室墙上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立轴字幅,让人理解了他所说长征的含义。
1958年建厂的云河集团,走到2004年遭遇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工人罢工,企业停产,资金链断裂……一系列或体制,或市场,或人为因素等等方面带来的问题一起爆发出来,数千工人和他们的家属要吃饭,要工作,企业似乎一夜之间进入了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状态,职工成了影响忻州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2004年11月1日,陈锁平受命于危难之时,组成新一届云河集团领导班子,担当起了"收拾旧山河"的重任。
"全力以赴抓复产,千方百计保饭碗",这是当时挂在云河院内的一条横幅。筹资复产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一方面大刀阔斧地开发临街门市,建设云河商城,将闲置的云河饭店租赁,一方面紧急出售库存商品,并动员各方面关系,赊欠回必要的生产物资……
简单的复产,并不能真正救活云河这个病入沉疴的企业。产品单一,机器陈旧,企业的发展,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审时度势,多方调研,几次召开包括退下来的老干部、老劳模、老职工参加的"诸葛亮"会,陈锁平们果断决定:引进优势企业,整合存量资产,调整产品结构,转换运行机制……
内蒙金草原公司是第一家进驻的民营企业,为艰难中挣扎的云河带来了一丝希望。但传统的、固有的、陈旧的国有体制和员工的观念很难接受和包容,给实质性操作带来很多阻力,金草原苦心经营三年,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雅戈尔的进驻,为企业真正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作为国际知名企业,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优势,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云河的结合,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从2007年3月开始,雅戈尔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对原纺纱二分厂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原纺二大多数员工的就业,上缴税金近700万元,产品的档次和生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员工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
近年来企业不断调整思路,大胆开发新产品,半精梳、全精梳50s,60s,涤棉、棉麻绉布试织成功并批量生产,实现了云河史上产品结构调整工作的重大突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地提高,绉布类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出口能力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日本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五年来,云河集团除电费、工资不欠外,每年还为当期退休员工补缴养老保险100多万元,为内退人员发放工资150,为裕河公司股民发放资本分割率50多万元,为宿舍区采暖补贴100多万元。
作为完全竞争性的纺织行业,国有资本的逐步退出是行业改革改制的基本取向,将民营和股份制经济引入,加快国企的退出步伐势在必行,如今,陈锁平就企业的进一步改制和搞活正积极与市里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争取带领广大云河职工真正走出困境,开辟出一条血路来!
云河不倒!这在山西独树一帜。人们更相信,云河必将如凤凰涅 式地浴火重生,在不久的将来,焕发出新的辉煌。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