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主因
“目前市场上蚕丝价格一直在涨,特别是柞蚕丝上涨的速度更快,一件真丝衣服即便涨二三十块钱对厂家来说都很不解渴,更何况有的企业还不敢涨价。”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秦先生介绍说,由于养蚕利润微薄,很多蚕农把蚕茧割下来卖蚕蛹。因此,目前市场上没有丝是涨价的主因。
据中国茧丝交易网分析,今年第一批春茧较去年同期相比减产已是既定事实。云南大理州地区的茧站到目前为止收到的第一批蚕茧的数量只有去年同批数量的40%-60%,减幅达到6成。由于首批春茧供给形成偏紧局面,浙江湖州蚕茧收购价现在最高已达到34元/公斤。江、浙、鲁等主产区茧量减少了,但是缫丝生产能力尚未减少,缫丝厂目前急着等米下锅,这也是今年茧价再次冲高的原因之一。
行业影响
原料上涨 丝绸衣服不敢贸然提价
“我们生产要用到的面料从杭州等地进口,面料进价同比去年涨了20%,但我们在服装定价方面基本上没变化,因为消费者已经接受了这个价位,不敢贸然提价。 ”大连一家专营丝绸旗袍的厂家有关人士对记者说。据了解,这家企业目前已处在亏损状态。大连某丝绸内衣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则表示,今年蚕茧和生丝涨价涨得很离谱,公司的进货量、产品的定价目前没有太大变化,公司准备通过款式设计、面料采用等方式控制成本。
业内人士透露生丝价格上涨,最终会转嫁到丝绸服装身上,不过这种影响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也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看,如果需求旺盛的话,可能会导致产品涨价。
出口减少 短期内内销也打不开局面
丝绸行业一直是外向型行业,70%左右的产品要依赖出口。由于国际市场依然低迷,加上生丝价格短时间内上涨过快,部分客商仍处于观望状态,以至于今年1月和3月的出口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中国丝绸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丝绸出口并未完全企稳,波动风险仍然存在。
出口前景不明,内销同样困难不小。在全国茧丝绸产销形势座谈会上,一位丝绸企业的总经理说,国内消费者尚缺乏品牌消费观念,高消费群体比重不大,短期内内销难以弥补外销萎缩部分。
近段时间,全国丝绸厂的日子都不好过。据了解,大连市多家丝绸进出口贸易公司已经关门了。负责人纷纷表示做这行的风险大,利润低,所以选择转行了。 见习记者谭红霞 李楠
■相关新闻
每吨价格高达36万元
柞蚕丝摇身变“贵妇”
今年蚕丝的价格可谓“一天一价”,价格涨得令不少丝绸企业“望价兴叹”。但让柞丝企业最感意外的是,一直默默无闻的柞蚕丝以每吨36万的高价,摇身一变成了蚕丝中的“贵妇”。
柞蚕丝因为纤维较粗、手感生硬、花色少,一直没有桑蚕丝深入人心,价位上历来比桑蚕丝低不少。2009年上半年,桑蚕丝平均每吨21万元左右,柞蚕丝一吨只要15.5万就可以成交。然而,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柞蚕丝价格涨势迅猛,涨幅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每吨价格攀至36万元,至今不见回落,而桑蚕丝的价格目前每吨约29万元。
历史上只能做“配角”的柞蚕丝,为什么短短时间身价高涨?据庄河市一纺织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分析,由于柞蚕丝主要产自北方,去年辽宁地区大面积干旱加上病虫害等天灾,导致柞蚕丝严重减产。
为了维持生产,不少丝绸企业面对“高昂”的价格,仍然愿意掏钱,但“一丝难求”让部分企业不得不面对“无米下炊”的窘境。“老的丝绸厂很多都在用库存来维持生产,”业内人士称,“新厂、小厂因为没有丝,工人只能停工。也有丝绸企业因为负担不起日常运转成本,已经亏损倒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