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83

分类导航
政策法规

"两高一剩"贷款质量堪忧 绿色信贷外资行抢先手

 发布时间:2010-06-03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继国务院两次发文强调加大节能减排、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后不久,2010年5月28日,央行银监会又联合发文,针对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根据意见要求,目前距离2010年6月30日——监管部门排查落后产能贷款的最后期限只剩不到1个月,在意识到上述领域贷款使信贷资产质量存忧的同时,各银行被要求加紧对上述领域存量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视情况加大核销和拨备的力度。
  分析人士表示,监管部门严格控制信贷投向“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保持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致。如果不防范于未然,将来风险一旦爆发,对银行的冲击会更大。
  落后产能贷款6月完成排查
  2010年5月28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信贷投放上配合加大节能减排、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
  意见将2010年6月30日作为监管部门对落后产能项目贷款完成排查的最后期限,还规定不得新增任何贷款用于支持落后产能建设,并要求银行对上述领域的存量贷款进行分类,视情况计提拨备,加大核销和处置工作。
  意见第1条表示,各地央行和银监会“抓紧对辖区内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信贷和融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排查,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银监局联合发文的形式于2010年6月30日前将摸底排查情况报告人民银行和银监会。”
  与此同时,2010年6月30日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各自法人系统内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情况、特别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的情况进行一次认真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
  此外,意见第5条要求,“(银行)密切跟踪监测并有效防范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节能减排等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提前暴露出来的信贷风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进行风险分类,该降为不良贷款的要及时坚决调整到位并相应提足拨备,大力加强核销和处置工作。”
  “两高一剩”贷款质量存忧
  此前,南京银行在2009年的年报中就预测,“未来一年,监管政策将着力引导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房地产以及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将受到严格控制。”
  华夏银行的2009年年报也反映了对过剩产能项目贷款的隐忧,“(2010年)如何克服市场流动性比2009年总体偏紧、资本约束增强等困难,克服经济回升波动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给资产质量带来的压力,考量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贷款定价能力和未来盈利模式。”
  此前,国务院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都存在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的现象。
  “一些地方政府在相互竞争中,一拥而上涌入同一个行业,导致该领域产生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华融资产一位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信贷如果支持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加大供需面矛盾,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资本运营效率”,上述人士表示,“有限的信贷应该投向新能源、新技术领域,支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业。”
  “产能过剩不单指钢铁水泥等行业,基建领域也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某大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负责人透露,“2009年各银行投放了大量信贷在基础设施行业,如公路、码头、机场,贷款期限都在2、3年以上,有的公路项目贷款期限甚至长达10年,贷款金额动辄几十亿、上百亿。”
  中行2009年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行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交通、水利、市政等行业贷款余额占比上升9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降低5.5个百分点。
  “事实上,一些大型基建项目贷款投资回报率低,回收时间长,贷款风险高,这类信贷资产的质量尤其令人担忧。”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
  绿色信贷:外资行先行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显示,外资银行在实践绿色信贷方面,不但在创新和覆盖面方面较中资银行先行一步,并且在理念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据悉,东亚银行(中国)除了发展绿色信贷外,还在2008年开展“绿色信贷项目征集与评选”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的绿色信贷项目;星展银行旗下私募股权部门在中国设立1亿美元规模的人民币基金,现有项目大部分投向新能源等环保领域;渣打银行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绿色信贷”计划。
  此外,外资银行还凭借碳交易制度等平台开发了“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荷兰银行、东亚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从2007年起先后出售过这类产品。
  与此相比,大多数中资银行还停留在压缩“两高一剩”领域的信贷投放量,而绿色信贷产品开发方面较为滞后。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建行绿色信贷项目余额1810.97亿元,较2008年增长17.49%;工行截至2009年末,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和新能源开发项目贷款余额分别是1149.29亿元和1029.25亿元;中行2009年全年新增 “绿色信贷”贷款552.01亿元,增幅达80%。
  建行年报显示,2009年,建行对相关行业设定了年度行业贷款限额,并对钢铁、焦炭、水泥等11个行业实行客户名单制管理,至2009年12月31日,建行投放至钢铁行业的贷款占比由0.87%降至0.50%;截至2009年末,中行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占比下降5.4个百分点,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工行从新客户信贷准入、存量客户分类以及劣质客户压退等方面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
  一位券商银行股分析师表示,外资行比国有银行更加商业化,受行政指令发放贷款的约束更少,节能减排概念也是从国外引进,这些体制原因和历史因素都使得外资行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比中资行先行一步。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