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企业现在巴不得停电,限电之后行业产能和实际需求才能匹配,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血亏。”近日,浙江省海宁市一位印染企业老板对记者表示,今年纺织印染行业的供大于求现象很突出,企业利润被严重挤压。
染料市场价格和印染厂开机率也已有所反馈。数据显示,分散黑ECT 300%(染料主流产品)价格从年初的25元/千克降到21元/千克,而去年10-11月份暴涨至31元/千克,正是受到限产影响;从多位纺织印染行业人士处获悉,当前江浙地区印染厂开工率从年初的70%降到50%,行业整体供大于求,染料价格持续位于低位,企业利润挤压严重。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因需求乏力订单不足,一些印染厂通过降低加工费去抢客户,导致市场价被压低了二三成,在开机率只有五成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在亏本,七八月份市场竟然比上半年更差。”
记者了解到,纺服市场需求不足是今年以来困扰业内的难题,而印染订单能够最直接反映出2-3个月后的纺服市场,因此,虽然传统的市场旺季九十月份还没到,但多位业内人士已经表达出不看好的消极态度。此外,记者获悉浙江部分地区的纺织印染企业已经收到有序用电通知,有序用电或对染料价格产生影响。
需求乏力是最大难题
七八月份市场竟然比上半年更差
印染行业的供大于求,要追溯到疫情第一年的纺织订单量增长。
“2020年下半年是纺织行业最好最忙的几个月,织造厂排队拿货,印染加工费暴涨,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订单非常充分,所以大家纷纷开始扩产能,”上述印染企业老板说,“我估算了一下,之前海宁经编园区有5000台机器,可生产6000吨(经编面料),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增加了2000台机器,可生产4000吨,产能增长了60%-70%。但这时候需求端已经萎缩了。”
他提到,需求乏力订单不足,一些印染厂通过降低加工费去抢客户,导致市场价被压低了二三成,在开机率只有五成的情况下,很多(租厂房的)企业都在亏本,自己没想到,七八月份市场竟然比上半年更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221.35亿米,同比降低4.67%,终端产品消费不振是印染布产量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1684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面34.92%,同比扩大4.4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5.35亿元,同比增长42.24%。
浙江龙盛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七八月是纺织传统淡季,下游开工率不高,公司的机器检修、维护也会放在这个时候。在染料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态势下,作为染料生产企业主要目标还是保量争市场,目前染料价格在近五年的低位,后续营收还是得看产品价格。”
卓创资讯染料分析师顾述静对记者表示,“印染订单提前反映了纺织服装的淡旺季,一般在旺季,下游会提前两三个月向印染厂订货,也是看好接下来的消费,但现在基本上都是实时交易。印染厂也反馈说订单很差。”
顾述静提到,由于成本端起伏较大,印染行业不愿意去接周期长的外贸订单,转向内贸,但内需市场还看不出旺季的苗头。印染厂现在排期少、开工率低,是被动降低产能。
事实上,停电不影响下游需求,反而主动从供应端调节价格。从染料的历史价格可以看出,去年10月限电限产带来的供应量急剧减少,让市场价格产生了明显波动。上述印染企业老板提到,去年下半年的价格涨幅大于基础化工原材料成本的涨幅,日子还算好过。
另一位浙江印染厂老板则委婉表示,“今年接单量都一般,停产也就停产了,客户(贸易商)自己手上的订单也不多,不会太急(拿货),去年的时候感觉客户还是怕拿不到货,在催的。”
在手订单数量及排期均有所缩减
多数纺织企业矛头指向订单外移
印染厂生意的走差进一步透视着纺织市场的行情,本以为在8月来临之后市场上的纺织行情应该有些许起色,但实际情况也并不如人意。年订单火爆、“一厂难求”的现象在今年出现反转——纺织服装行业正在经受近年来都没有过的冷清。
“今年确实很淡,比2020年还难,订单起码比去年减少了四成。”江苏纺织重地吴江一家纺织小企业负责人岳进告诉记者,周边中小企业的境况都差不多,年初经历的是原材料涨价、产品价格却提不上去的利润侵蚀,现在则是订单惨淡。
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孟卓表示,受订单回流影响,去年服装厂的生产紧张,“单子做不完”,但今年多数工厂的单子到9月就基本没有了,去年此时是能排到至少11月,接下来也还能继续有单落,今年差不多比往年提早了两三个月进入“空闲”状态。
究其原因,很多人归结于订单外移,导致企业在手订单数量及排期均有所缩减。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估算,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订单转移规模为60亿美元左右,其中棉纺织品订单转移规模为10亿美元左右,服装转移规模为50亿美元左右。棉纺织品订单主要转移到印度,服装订单主要转至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国。
该负责人表示,预计下半年,我国纺织服装订单转移可能呈加速态势,转移规模在100亿美元左右。其中棉纺织品订单转移在20亿美元左右,服装转移规模在80亿美元左右。
从全国的进出口数据来看,服装家纺产品增速也呈现出较明显的放缓趋势。前5个月,我国服装和家纺产品分别出口647亿美元和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和6.9%。针织服装出口28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9%,较去年全年42%的增速大幅回落。梭织服装出口26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比去年四季度增速减少了6个百分点。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1年中国占美国棉制纺织服装进口份额从2019年的23.5%降至17.1%,其中占棉制服装进口份额从2019年的21.8%降至15.4%,从第一位降至第二位,越南则成为第一大供应国。今年前4个月,中国占美国棉制纺织服装进口份额进一步下降至15.3%,其中占棉制服装进口份额下降到13.4%,已被越南和孟加拉国超越,占棉制纺织品份额下降到24.4%,位居印度之后。
找纱、找丝就找我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转载、分享等文章内容里的陈述、观点、照片等,保持中立;本网站内容仅供交流学习;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内容、素材涉及版权、授权问题,切勿举报,请与我们联系0575-85751700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