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到《印染企业环境守法导则》,环境的压力一步步倒逼着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由于纺织染整行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污水排放大户,目前在很多地方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印染行业洗牌在加剧。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印染行业的环保监管进一步趋严,印染企业的运行标准有所收紧。2016年,《印染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发布,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根据印染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为手段,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各地出台相关环保政策,引导印染行业绿色发展。
环保政策趋严,促进印染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印染属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其发展初期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造成了中低端产能普遍过剩,环境污染及能耗问题较为严重的局面。鉴于此,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印染行业的环保监管进一步趋严,印染企业的运行标准有所收紧。同时,国家也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控,继续引导和推动印染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注重推进纺织智能制造,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性能功能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加快绿色发展进程,制定“十三五”行业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印染企业按照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原则加快更新改造,提升纺织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水平等。
“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印染行业绿色发展进程
2016年,《印染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发布,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根据印染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为手段,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以质量效益增长、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通过生产管理模式转变、装备技术提升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印染行业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作出分类
2019年,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3项类别。其中涉及印染行业主要内容如下:
环保监管的趋严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控,一方面,提高了印染行业的进入门槛,既有印染企业只有通过工艺改进、环保改造才能满足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部分污染重、技术低、盈利差的中小企业因不愿或难以承受环保和技术改造成本而退出,从而加速行业整合,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引导印染企业主动设备升级、智能化改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满足纺织品的精深加工、高档次、功能化的发展的趋势。
印染行业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5个省份,各地出台环保政策引导行业绿色发展
印染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和水资源都有重大的需求,故印染行业多集聚在人口密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受环保压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很多落后产能被淘汰,行业集中化发展趋势明显,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印染行业产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5个省份(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和山东),近年来5省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90%。
浙江省印染行业印染布产量长期以来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比重均在50%以上。近年来,浙江省实施一系列行业整治提升政策(《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关于支持印染产业提档升级的补充意见》等),为促进省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全省各地废水排量削弱25%-30%以上,印染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35%-50%以上,印染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节能节水的先进工艺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经测算,印染业“1+7”区域性共享工厂体系建成后,将基本补齐山东省印染产能缺口,同时每年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220亿元、利润21亿元、利税40亿元;可节水6800万吨、节电80000万度,节约蒸汽410万吨,减排污水6400万吨,带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增加收入1000亿元以上。
总体来看,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部分无法承担“三废”治理成本的中小型企业将面临冲击,而中大型印染企业则凭借管理、资金以及规模优势不断完善环保设施,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在政策引导下,印染行业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行业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印染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转载、分享等文章内容里的陈述、观点、照片等,保持中立;本网站内容仅供交流学习;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内容、素材涉及版权、授权问题,切勿举报,请与我们联系0575-85751700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