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缝纫、熨烫……走进哈密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部战略新兴产业园,哈密市新世纪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400多名工人正紧张地忙绿着,随着业务不断扩展,这样忙碌的场景已成为一种常态。
作为哈密市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企业,新世纪服装有限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及各类先进的制衣设备、技术创新能力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检测体系,主要生产高档西装,职业工装及学生装等。
新世纪服装有限公司现拥有员工500多人,年产服装70多万套,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正积极拓展南疆市场,在英吉沙县设立分公司,该分公司已实现带动当地就业1500余人,实现年产值4000余万元。其生产的“新大新”品牌服装远销广州、甘肃等地。
来自沁城乡芨台村的娜迪热·阿布都尼亚孜就是这的员工,26岁的她在新世纪服装有限公司已经干了三年。“我腿脚不是很方便,所以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待着,后来乡政府推荐我来这里。”娜迪热很感激:“我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还学到了技术,等以后我也想自己开一家服装公司。”
据哈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建勇介绍,通过不断努力,哈密服装制造业已初具规模,而且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截止目前,哈密纺织服装企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共300家,其中民族传统刺绣230家,年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已形成年加工棉纺12万锭、服装年加工200万件(其中职业工装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件)及民族绣品100万件的规模。
和职业工装一样,哈密的民族刺绣和民族服饰正快速崛起,出现了一大批有民族特色、市场前景的服饰和刺绣。哈密伊州之花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已建成总投资1580万元的标准化民族刺绣加工生产线,每天有198位刺绣能手在生产线紧张地忙碌,产品远销内地多个省份。
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除了产业基础之外,哈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还有自身独特优势。
哈密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东联内地、西出中亚、南通中巴经济走廊、北拓中蒙俄经济走廊,哈密作为入疆第一站,正加快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综合物流枢纽。今年7月国内19家航空企业齐聚哈密,瞄准打造新疆航空次枢纽,共商哈密民航事业发展大计。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哈密在物流上占有一定优势。棉花是新疆资源优势之一,其产量约370余万吨,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靠近原材料产地,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哈密是能源聚集区,资源种类多禀赋丰厚,风能光能资源极为丰富,火电光电能源占有优势,而这又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又一优势。
近年来,哈密市不断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民生工业发展,每年投入5000万元重点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