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USDA最新预测,2015/16年度全球棉花进口量前三位分别是孟加拉(125.2万吨)、中国(119.7万吨)、越南 (113.2万吨),其中,越南棉花进口量与中国的差距大幅缩小。
据统计,2013/14、2014/15、2015/16年度越南棉花消费量分别为69.7万吨、89.3万吨、111万吨,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2.76%、28.12%、24.3%,该国主要进口美棉、印度棉、西非棉、中亚棉,对高质高价的澳棉、低质低价的巴基斯坦棉几乎没有兴趣。虽然越南棉花进口量和棉纱产量的大量幅长与中国市场“四连降”形成鲜明对比,但笔者认为,越南加入TPP协议、工人工资相对低廉、税收优惠等利好因素暂时不能提高越南纱厂的国际竞争力,越南纱厂还需迈过几道“坎”。
一、越南棉花几乎100%依赖进口,原料供应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里。
与印度、巴基斯坦等传统纺织大国相比,越南、孟加拉、印尼、马来西亚等后起之秀缺乏必要的原料供应支撑;美棉CIF报价高于印度棉S-6 近10美分/磅,中亚乌兹别克斯坦棉报价也高于S-6约7-8美分/磅,越南纱厂消化起来比较困难,只能主要采购非洲棉,让高等级美棉、巴西棉做配棉;从成本上来讲,越南棉纱CNF、CIF、FOB报价明显高于东南亚其它产地,竞争优势相对削弱。
二、越南纱厂提高纱支,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产品的升级“任重道远”。
从目前越南纺纱结构来看,越南纱主要以C10S-C32S普梳纱为主,C40S及以上支数棉纱寥寥可数,高支精梳纱、赛络纺、紧密纺等占比更低,60支以上面料、辅料均需大量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虽然中国纺织企业其国内用工成本、水电、污水处理等费用较高、污染处罚力度加大,中国企业纷纷将产业转移至越南,但受设备水平、工人素质以及配棉波动大等因素制约,短期40S以上普梳、精梳纱的占比很难提升,而OE纱、C21S以下低支纱市场又将逐渐被非洲及其它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所占领,高支纱上有中国、印度、韩日等国“堵截”,21S及以下棉纱又有亚非拉纱厂“追兵”。据统计,越南纺服出口额的60%-70%均由外资公司创造。
三、TPP对越南纺织服装业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
首先,越南棉纺织业投资中国企业占比较大,棉纱、坯布、服装出口也以中资企业为主(越南舆论界对中资纺织企业能否遵守环保协定、使用先进技术表示质疑);其次,越南工贸部称,根据TPP相关条款规定,在186类纺织商品中,有184类纺织商品不受TPP原产地规则要求的限制,但这184类纺织商品仅占TPP协议15%的市场份额,其余85%均属于受原产地规则限制的两类纺织商品;第三,虽然目前越南纺织工人平均工资为48-69美分/小时,但生产效率低,只有马来西亚的30%,泰国的40%,不足中国的50%,而且近几年越南工人工资增长不断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