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7293

分类导航
财经新闻

百名经济学家如何看增速放缓:近7成认为两年内中国经济复苏

 发布时间:2015-11-03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中国经济形势将呈现何种局面,经济转型路在何方,步入深水区的改革应在哪里突破?

  十八届五中全会擘划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成为国内外广为关注的看点。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新常态”背景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如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步入深水区的改革又应在哪里突破?

  《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就此发起“十三五”经济增长与转型——百名经济学家问卷调查,邀请百位国内主流经济学家,梳理和剖析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发展转型目标与挑战,以及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多方话题,意在为“十三五”经济发展问诊把脉。

  课题组共收到问卷101份,有效问卷99份,每份问卷均赋予同样权重生成统计结果。受访经济学家有中央部委、政府智囊、科研院所与市场机构人士,包括(因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经济学家要求匿名,故未全部列出。排名不分先后):

  包纯田、陈炳才、陈建奇、陈经伟、陈维、陈小洪、陈秀山、程国强、邓瑛、董希淼、樊明太、范恒山、方蔚、高玉伟、龚刚、管清友、管涛、郭田勇、韩复龄、何志成、贺铿、贺力平、贺强、胡俞越、黄剑辉、黄小平、黄运成、李大霄、李慧勇、李全、

  李雪松、李佐军、连平、梁小民、陆挺、马良华、马晓河、马宇、聂献忠、牛犁、潘璠、彭建国、屈宏斌、石纪杨、宋泓、宋清辉、苏剑、苏明、孙洁、孙鲁军、孙祁祥、谭雅玲、涂永红、汪同三、王春英、王建、王剑辉、王曙光、王松奇、王小广、王小鲁、王衍行、王雍君、魏本华、向松祚、谢亚轩、徐洪才、杨德龙、杨志勇、姚学康、易宪容、袁钢明、詹向阳、张斌、张超、张春、张建平、张景安、张立群、张明、张圣平、张燕生、张志刚、章政、周德文、周放生、周建波、周景彤、周清杰、朱斌、

  朱晓明、左小蕾、曾刚,等等。

  第一部分

  论发展大势

  从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我国经济增速除2010年曾略有上升外,整体上已连续8年处于下行调整之中,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14.2%下降至目前的7%左右。

  未来五年增速换档期,我国经济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变化?

  经济增速放缓如何看?

  实体经济投资不振、出口持续收缩、前瞻性指标PMI(采购经理人指数)长期处于枯荣线之下,经济放缓何时见底?宏观经济是否有迎来企稳复苏的曙光?这关系到2016年即将步入“十三五”的中国经济将如何起步。

  百名经济学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经济放缓将持续到2016年下半年的经济学家为数最多,占比31.63%(即有效问卷中有31.63%的经济学家选择此项,下同)。

  另外,分别有17.35%和10.20%的经济学家认为,实体经济将在2016年上半年或2015年第四季度触底。这意味着,总共有59.18%的经济学家预判,眼下实体经济正在经历的放缓态势将在大约一年内结束。

  “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将持续到2016年下半年结束,有可能还会出现波动。”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强调,实际上,“目前的经济增速也不算低。”

  有一些经济学家更为乐观。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就认为,宏观经济在今年第四季度就可触底。做出同样选择的经济学家共占比10.20%。

  与经济增速结束放缓的时间节点相对应,受访经济学家对实体经济企稳复苏时点最为集中的预期,落于2017年上半年,占比为24.49%。另外,各有10.20%、16.32%和16.33%的经济学家认为复苏节点将在2016年上半年、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下半年到来。总共有68.36%的经济学家预判,实体经济复苏会在大约两年内到来。

  可以发现,按照超过半数经济学家的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很可能走出一条先抑后扬的不规则V型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企稳复苏的趋势表现出担忧。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学会秘书长、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建预测,实现实质性的经济企稳复苏,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去调结构、促转型,塑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轨道。

  增长潜力有多大?

  “十三五”时期调整中国经济增速规划目标是预料之中的。虽然淡化增速已成为从政府到学界的共识,但增速究竟会下降到什么水平,或者说增长潜力还有多大,这一问题广为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64.65%的经济学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保持在6.1%到7%之间,占据主流意见。

  另有15.15%的经济学家认为潜在增长率将处于5.1%到6%之间;同有15.15%的经济学家认为潜在增长率将处于7.1%至8%之间。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等的预判最为乐观,他们认为潜在增长率将继续保持8%以上的高速度。还有3.03%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十三五”期间经济潜在增长率可能将跌落至5%以下。

  那么,有哪些构成推动“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经国家周刊》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问卷给出的7个因素按重要性排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提高、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升级。

  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提高”,有42.42%的受访经济学家将这一选项排在第一位,远超其他选项。这与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导向不谋而合,但经济学家们更希望这种增长建立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上。而“创新”也成为五中全会公报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

  而曾经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对刺激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的房地产市场,则基本未入经济学家“法眼”:有62.25%的受访经济学家将“进一步放松楼市政策,促进房地产回暖”排在最后或倒数第二的位置。

  物价水平怎么走?

  10月23日晚,央行再度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这已是年内央行第三次祭出“双降”大招。不断放松的货币政策和愈加充裕的流动性是否会让通货膨胀抬头?“十三五”期间,在经济增速整体下降的同时,物价水平会呈现怎样的局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46.46%的经济学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22.22%的经济学家认为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另有31.31%的经济学家选择了“不确定”。

  56.12%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十三五”期间CPI将处于 2.1%到3.0%之间,占据大多数。24.49%的经济学家认为CPI将处于1.1%到2.0%之间,另有17.35%的经济学家认为CPI将处于3.1%到4.0%之间。

  也有少数经济学家表示了担心,有2.04%的受访者认为“十三五”期间CPI可能达5%以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眼下出于稳增长需要,货币政策不断释放流动性,在今后几个月CPI可能会抬头,未来五年不排除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

  转型升级的“窗口期”

  “十三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有别于以往,速度显然不再是经济政策的唯一目标。国内经济矛盾与风险的不断聚集,倒逼经济转型,而国际经济环境风云诡谲,也让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债务成国内挑战之首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将面临复杂的国内环境,一系列风险点和挑战摆在面前,哪些是最应该引起关注的?

  百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问卷给出的11个风险点按最需引起关注的程度排序,选择“中央与地方债务累积(包含隐性债务)”的经济学家最多,占比高达77.78%。

  伴随着经济速度放缓,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上升,景气不再的楼市让很多地区的土地财政也失去往日辉煌,这让地方债务自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从目前缓慢提升进入加速期,各项社会保障由此将开始步入集中支付的阶段,社会保障能否不打折扣的兑现,一直备受关注,例如养老金缺口就一直撩拨着公众脆弱的神经。而背负着庞大社保隐性债务的宏观经济,是否会显得步履沉重,如何化解,仍是未解的难题。

  老龄化的担忧在接下来的选项中再一次得到体现。“全社会老龄化进一步提高”和“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排在最需关注的风险点第二、三位,占比分别为74.75%、73.74%。老龄化忧虑背后也体现出对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担忧,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产能过剩加剧”排在第四位,占比68.69%;“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居民收入分配有进一步拉大趋势”位居第五、六位,分别占比67.68%和58.59%。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等受访者则特别关注“近3亿农民工尚待转为城市户口”,认为这将是中国经济即将面临的一道不可回避的问题。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表示了担忧。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等认为,每年新增700多万大学生就业人口是“十三五”期间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还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副主任陈炳才认为,土地高价、金融业不良资产上升、流动性紧张导致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风险点,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针对金融行业指出,刺激性货币政策可能在“十三五”期间导致金融风险增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则表示,高校和科研单位行政化、浪费研究经费、影响创新能力,也是未来五年不容忽视的发展挑战。

  严峻的国际风险

  变化莫测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让中国经济置身于不确定性之中。哪些国际因素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或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卷给出的11个风险点中,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导产业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家最多,占比72.73%。“TPP、TTIP等贸易新体系新规则”排在第二位,占比69.70%。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认为,伴随着TPP、TTIP等贸易协定的崛起,区域一体化有可能削弱全球一体化,从而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蒙受损失。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迟滞”居第三位,占比59.60%。发达国家复苏迟滞势必拖累新兴市场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中国同样无法置身事外。全球分化进一步加剧、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以及有可能发生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也均获得超过半数的“投票”。

  此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能源问题也须重点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等认为,全球传统能源需求受制约,需求结构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加速是“十三五”时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风险和挑战。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还表示,国际债市在未来五年有可能再现较大波动,将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干扰因素,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重要的转型目标

  相对于经济增速这个单一的数字指标,经济转型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维度。“十三五”期间经济转型何谓成功,从量化指标的角度,转型目标应如何设置?哪些指标应该优先达到?

  百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卷给出的10个指标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2.73%的经济学家选择了这一指标。

  第二位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之比”,占比71.72%,第三位是“居民消费占GDP比例”,占比68.69%。另外,选择“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R&D经费与GDP之比”、“单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经济学家占比,也超过了半数。

  第三部分

  改革涉深水区

  在经济增速放缓、艰难转型的局面中,“改革深水区”必然成为“十三五”的关键词。在这关键的五年里,哪些改革最紧迫?这一问题的答案对制定“十三五”经济改革的路线图十分重要。

  改革重点:国企改革居首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各项改革依次推进,取得积极进展。但要取得深化改革的任务目标,仍有赖于“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发力。今后五年,哪些改革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最为迫切?

  百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对问卷给出的24个改革事项按紧迫性选择,“国有企业改革”高居榜首,有75.76%的经济学家选择了这一项,远高出其他选项。

  除国企改革外,排在前6位的改革任务分别是:“进一步放开国内各行业投资准入”,占比54.55%;“新一轮税制改革”,占比44.44%;“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占比40.40%;“进一步推进价格体制改革”占比39.39%,“简政放权”占比36.36%。

  “某些改革之间的顺序,应该特别引起重视。”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表示,“在价格体制出现实质性松动的情况下,如果国企改革难以深入,则很可能形成部分资源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十八大以来不断加大力度的反腐,在“十三五”期间对经济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小民就认为,“反腐常态化”是未来五年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

  另有经济学家对改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章政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也是“十三五”时期尤为重要的改革领域。

  在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看来,“十三五”重点改革项目的菜单中还应包括形成选贤任能的干部任用制度、建立保障公民公平发展权利机会的制度保障,以及实现重要产品和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陈炳才则认为,资本市场的稳定机制建设也应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点改革方向。

  金融改革:两率当先

  金融与财税,是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两翼,这两个领域的改革将对“十三五”期间的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影响。针对金融体系,哪些改革事项在未来五年最为关键?

  百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对问卷给出的14个金融体系改革事项按重要性选择,“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两项居于首位,占比69.70%,远高于其他选项。“构建地方政府发债机制”位于第二位,占比51.52%;“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排在第三位,占比47.47%。

  由此可见,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尽快实现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改革而言尤为重要。

  10月23日,央行宣布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财税改革:最看重预算公开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一直被赋予深化改革突破口的角色,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这一点,在调查中体现得颇为明显。

  百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对问卷给出的19个财税体制改革事项按重要性选择,“预算公开”以70.71%的绝对“优势”,成为受访经济学家最为期待的改革项目。

  “改革个人所得税”排在第二位,有51.52%的经济学家选择了这一改革项目;“重构地方税体系”和“全口径预算”排在第三位,均占比48.48%。

  所谓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的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账本,这对于预算公开透明乃至整个预算体制改革均十分关键。

  此外,加快资源税改革和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分别占比35.35%和36.36%。舆论改革呼声高的房地产税改革,虽然获得较多选择,但却并未进入前列。“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一项位居第八,占比33.33%。

  与居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遗产税改革,还没有形成普遍共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等19.19%的经济学家,认为遗产税应该成为“十三五”期间财税改革的优先项目。

  与国企改革密切相关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问题,引起了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等人的重视,有30.30%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十三五”期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问题应成为财税改革的优先项。财经国家周刊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