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发展,是实施精准扶贫、形成贫困地区长效发展机制的基础。四川省蚕业研究所依托四川省农科院及相关单位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努力改变干部群众发展观念,取得良好效果。
一、驻村干部长时间集中蹲点调研。按照省蚕业所安排,驻村干部陈义安进村后,集中一个月时间,详细了解全村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逐 户走访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户,认真分析了解致贫原因,探讨脱贫举措。结合实施精准扶贫,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制定了每一家贫困户具体的帮扶措 施,并公示上墙。肖金树所长、刘刚书记、马怀文副所长等多次过问具体扶贫举措,并要求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实做细,切合实际的制定窑湾村农村产业长期发展规 划。省蚕业所将从工作时间、工作经费、科学技术、生产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把专家请进来。结合窑湾村现有农村产业资源,2015年6月19日,省蚕业所副研究员黄盖群受邀就现有果桑园栽培管理措施进行技术指导,决定在 今年冬季派出技术人员对果桑品种嫁接、高效栽培技术、菌核病重点防治技术等进行培训。7月28-29日,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明晖博士受邀到村进行技术 指导,对现有小型家禽养殖户进行了技术指导,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措施,并在永定镇进行了“优质土鸡高效养殖技术培训”,全镇各村干部和 养殖大户共60余人接受培训。今后还将根据需要,邀请其他方面的专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切实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难题。
三、村社干部走出去。借鉴其他地方的产业发展经验是推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和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村干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考察学习,先 后到南部县三官镇株家梁村、火烽乡城隍垭村、盘龙乡江石岭村等地学习考察。7月30-31日,蚕业所组织村“四职”干部先后到西充义兴镇友林蚕业合作社、 古楼镇充国香桃源、多扶镇果桑产业发展基地、高坪区东观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顺庆区新复乡长青养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庆区潆溪镇蚕业所果桑园等地参观考 察。村社干部在产业发展理念、产业选择等方面得到了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