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82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Cathay和中装,中国风不仅只有中国血统

 发布时间:2014-03-27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据新华社报道,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白领结’盛装宴会,欧洲王室最高规格礼遇。中式服装,中华文化风采。两国元首深入交谈、亲切交流,历时四个小时。”原来,在西方正式宴会上,男士应该穿燕尾服或者民族服装,穿西装并不合适,而这次习主席身着“民族范儿”的中装,可谓礼仪得体,举措雍容。

  此外,在荷兰库肯霍夫城堡,在习近平主席、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马克西玛王后见证下,习主席夫人彭丽媛应邀为荷兰新培育的郁金香命名。按传统,彭丽媛向它浇下香槟,轻声命名“Cathay”。

  彭丽媛在国事场合将郁金香命名为“Cathay”,富有深意。Cathay的原意是契丹。中国历史上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帝国,对中亚地区有很大影响,以致这些中亚民族误以为契丹就是中国,这种文化的误读一路向西传播,至今,俄语仍把中国叫作“契丹”;而在西欧,Cathay成为中国的古称。这个词经常出现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代表着欧美人对于遥远中国的倾慕和心怀寄托。比如,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创造性转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诗集,就叫《Cathay》。

  可见,中国的第一夫人将荷兰国花郁金香命名为“Cathay”,暗寓中欧两地源远流长的文明交流,也体现出了中国第一夫人的文化素养,娴熟运用东西方“文明的对话”的元素,打出了一手漂亮的外交好牌。相反,倒是中国部分媒体生硬地将“Cathay”疑似按图索骥翻译成了一家航空公司的名字,没能在中文世界中全面展现中荷外交史上这精彩的一幕。

  其实,习主席所穿中装,也有着深厚的“文明的对话”的背景。习主席出席国宴时,没有穿着传统的中山装,而是新式中装。它将中山装的翻领改为小立领;去掉了中山装的四个突出的明兜翻盖,将四个明兜减为三个暗兜;而且胸口暗兜上面还有绣花。从视觉效果看这种新式中装更为清爽简洁明快,既一眼让人看出它与中山装、中式立领的传承,也体现了时尚元素;甚至有媒体评论称,习主席所穿的中装或成为“国服”。

  但对于中装不能有一个褊狭的理解,中装本身就是文明交融、对话的产物。中装源于中山装,而一般认为,中山装与日本的学生装等又有传承关系。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创制了西式立领的学生装,称为“诘襟”。1879年日本官立学校——学习院指定“诘襟”为男生校服,之后东京帝国大学也指定诘襟为制服,其他中学或大学陆续效仿,遂在日本全国普及。辛亥革命前后,日本的诘襟校服被引入中国,一般被称为“五四青年学生装”;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穿的白色师范校服,即是诘襟。孙中山先生领风气之先,在诘襟的基础上,增加了明兜翻盖、将立领改为翻领,遂有了一代国服——“中山装”。

  还值得一说的是,诘襟,在日语里又称为“学兰”,这个“兰”字指的是荷兰。原来,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将所有传自西方的物事都冠上“兰”字;所以,西式学生装也叫“学兰”。这次习主席穿着新式中装,来到荷兰,完成了一场不经意的文明的巡回。

  的确,这些年中国在崛起,“中国风”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但我们不能把“中国风”浅薄地理解为“压倒”“排斥”;文明的本质是碰撞融合,相互吸引、相互启发,并不只有“东风压倒西风”的对抗式矛盾,不是“我们精彩,你们就必须不精彩”。在文明交融的当下,也几乎不存在纯粹的“中国风”,“中国风”必然是文明对话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一些商家在营销“中国元素”时,哪怕只是中式立领,也努力将之上升到国仇家恨的层面,诉诸极不健康的民族情绪。这样的商业营销、炒作噱头注定是饮鸩止渴。

  从第一夫人用Cathay命名郁金香,娴熟地撬动了西方语境中的“中国情怀”,到习主席身上那件代表中国气派,又堪称东西方文明对话典范的中装,都体现了崛起大国应有的开放包容情怀。“中国风”是民族的,也是“文明的对话”的产物;中国范,也可以是国际范。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