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金研中心最新研报称,12月中国出口从11月两位数的“出口虚增”回归4.3%的“常态”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基数效应、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旺季已过以及打击虚假贸易。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898.44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77.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2.7%;进口1821.02亿美元,同比增长8.3%,环比增长8.1%;贸易顺差256.41亿美元。
201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160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22100.42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195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7.3%;贸易顺差2597.53亿美元,扩大12.78%。
交行金研中心研究院刘学智认为,一是同比增速从11月份超预期反弹至12.7%的两位数增幅下降到4.3%,首先是受到2012年12月高基数效应的影响。2012年12月份出口1991.12亿美元,比前一年度同比增长10.34%,高基数效应把2013年12月份出口增长从11月份“两位数增速繁荣”拉回常态。
二是从最近外贸政策分析,1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完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措施涉及督促银行完善贸易融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加强企业分类管理,重点对贸易收支异常企业的监管,特别是加强远期贸易融资规模异常增长且具有典型套利交易特征企业的监测核查力度,以及加大对银行、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对虚假贸易的打击,控制热钱流入,促使出口回归正常水平。12月份对香港出口占比略微增长1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的18.7%,主要是由于普遍年末出口增高因素导致。从对港出口同比分析,增速比上一年度有大幅回落,从5.37%下降到2.27%,转口贸易出口激增现象有所遏制,打击虚假贸易政策有所成效。
三是从发达经济体对外需求分析,由于欧美圣诞旺季已过,海外订单有所回落,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出口需求有所减弱。从反映消费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PMI领先指标看,10月美国ISM制造业综合PMI小幅下降,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意外降至53,ISM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降至49.4,与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回归常态相互印证。
在出口方面,交行金研中心认为,人民币购买力提升带来进口福利,经济企稳内需增强促进进口贸易稳步增长,12月进口同比增幅8.3%。
一是得益于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内需回升。同时国际市场有所回暖,贸易环境有所改善。以及为了促使进出口外贸协调发展,有效遏制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政策导向于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12月份对外进口增速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是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月度同比升幅走势看(直接标价法),2013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持续走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基本呈现了逐月攀升的走势,汇率(中间价)从11月末6.1372走高到12月末6.1160,人民币单边升值带来贸易福利的改善,进口资源能源和大宗商品相对价格降低,有效刺激了进口贸易增长。
三是从进口产品细项看,12月份中国对上游原材材料、金融制品及农产品等进口商品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与内需高度相关的第一大进口商品--原油进口量的增速看,12月原油进口量增速、进口额增速均大幅上升,进口数量达到2678万吨,进口额20960百万美元,表明上游原材料的采购继续扩张,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2014年出口增速将小幅上升。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温和回升,发达经济体将维持复苏态势,外需形势有所好转,同时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美国私人需求已经恢复活力,但仍面临财政问题的挑战;欧元区系统性风险基本趋于稳定,逐渐显露复苏迹象,但增长还不平衡,总体需求依然疲软,部分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依然较高;日本当前复苏的动力来自于“安倍经济学”的积极货币和财政政策组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中期财政调整和实施结构性改革达成一致;新兴市场保持强劲的增长活力,但一些风险因素逐渐显现,如巴西和印度大选的混合性风险,标准普尔将巴西主权评级的前景设为“负面”,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抬头,使得国际市场的需求有萎缩迹象。
总体上讲,全球贸易往来将进一步趋于活跃,鉴于中国经济企稳,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出口优势,预计2014年中国出口增速小幅上升至8.5%左右。
2014年进口增速稳步回升:从国内宏观经济面来看,我国将继续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总基调,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IPO的重启,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等迹象表明,内生动力仍然较强,对大宗原材料商品的进口有望保持增长,将继续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
从关税政策方面来看,2014年中国将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继续对东盟及其他新兴国家的部分进口产品降低税率,对原产于港澳地区且已制定优惠原产地标准的产品实施零关税,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部分产品实施零关税,对4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部分产品实施特惠税率。
不过考虑到国内部分工业行业仍有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压力,因而对能源、资源型产品的进口需求整体有限,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14年进口同比增速回升至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