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中寻找商机 欧洲严寒拉动浙江保暖用品出口
发布时间:2012-02-1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近期,太平洋沿岸的日本、韩国到大西洋沿岸的英、法等国,再到中东欧的俄罗斯、乌克兰,严寒天气的影响范围持续扩大。在给严寒地区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的同时,却给浙江部分企业带来了商机,冬衣和保暖用品的需求量激增,带动浙江相关企业防寒保暖产品出口订单激增。
据杭州网报道,由于对这种极端天气事先没有准备,不少企业只好仓促上阵,提前开工并加班加点生产,但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经济学界“一度效应”的说法,就是指气温发生1℃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这几年,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气候的影响,极端气候频频出现,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适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商机,对浙江商人来说,如何在气候变化中寻找商机还是个不小的挑战。
海关开辟“绿色通道”提速防寒保暖品出口今日精彩推荐
极端天气背景下的粮食安全山东滨州浮冰可能形成堆积视频:欧亚大陆缘何遭遇极寒?黄河源头现今年首场沙尘暴渤海湾海冰面积猛增
据浙江在线报道,就在防寒保暖产品企业纷纷提前开工,加班加点,力保欧洲订单的同时,海关也在积极行动,通过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开启通关“绿色通道”确保保暖货物尽快抵达欧洲。
为保障输欧防寒保暖产品以最快的速度运到欧洲,杭州海关为辖区对欧洲出口的服装、床上用品等防寒产品开通通关“绿色通道”,设置专门窗口,对涉及防寒抗冻的货物出口采取免于排队、优先接单、优先查验、优先转关等方式,确保货物尽快抵达欧洲。
据杭州海关统计,2011年浙江省出口欧洲羽绒服、手套666万件和2.9亿双,同比分别增长15.4%和24.9%。
在气候变化中寻找商机
据浙江在线报道,在气象经济学中,有个“一度效应”的说法,气象环境专家总结为:流通企业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因为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气温相差1℃或降水量增减1mm,反映到客流和销量都有明显变化。
比如说,气温达到22℃,啤酒开始热卖;气温升到24℃,泳装开始走俏;升到29℃时,雪糕比冰淇淋好卖;超过30℃,冰淇淋销量则会下降,爽口的清凉饮料销量将大增。卖水果也和天气有密切的关系:苹果,气温10℃以上、33℃以下畅销;梨,30℃以上畅销,尤其持续高温。
在发达国家,气象经济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运作,这些五花八门的空调指数、冰淇淋指数、泳装指数,成了商家确定仓储和营销计划的重要依据。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德尔菲定律:即气象上的投入产出比大约为1∶98,即投入1元钱,就可以得到98元的回报。
在浙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有单位开始订购专业气象服务,比如,杭州彭埠的一些菜农就以村为单位,定制气象信息,近年来,不少服装企业也和气象部门签订了个性化气象服务协议。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气象投入产出比例约为1∶69,与德尔菲定律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