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上涨的理由--截至9月底纺纱及织物市场价格与利润解构
发布时间:2011-11-09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9月、10月历来是纺织企业销售和签订来年订单的最好时期,但是2011年的“金九银十”与往年相比却显得十分落寞。
2011年三季度,我国纺织市场总体跌多涨少、冷长暖短,观望浓厚而成交稀少,平静有余而活跃不足。如果说二季度的市场主基调是:主要纺织原料、纱线及织物成交持续萎缩,库存急剧上升,价格直线下降。那么三季度的市场主基调不妨定义为:主要纺织原料价格驻足“v”形轨迹,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原料价格在本季均表露出年内的价格底部而后振荡上行,下游纱线、织布价格也随之灵活调整,但总体价格均较今年年初呈现明显回落势头。
三季度纱、布价格普遍下调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原料降价而成本降低,但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下游订单减少,尤其是出口订单急剧萎缩造成的产品库存增加而迫不得已的降价促销。当然,纱、布滞销反过来又拖累纺织原料价格一降再降。
棉花临时收储制度起到了一定的托市效应,9月份纺织市场出现一丝回暖迹象。但是这个回暖过程比较缓慢和艰难,主要原因是下游市场推动力不够。尽管卖家无所不能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市场,可下游好像总是不买账。也许是近两年纺织产品价格疯狂剧变酿成的阴影仍笼罩在市场上空,人们还心有余悸。所以采购变得十分理性,盲目跟风的人少了,只有在真正需求时才小批量购进,造成市场持续低迷。因此好景不长,至三季度末,多数纺织产品行情非但没有继续向上,反而倾向于回落。
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纺织纱线出口数量同比增长3.6%、纺织织物出口数量同比增长8.4%,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2%。而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重点大型百货服装销售数量增长放缓。出口和内销的结构数据表现均不乐观,仅仅靠价格的提升才筑起了整个内外销金额增长较快的泡沫幻影。而吹破七彩的泡影后,必须要面对表象繁华后的落寞。
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外经济的振荡与低迷对消费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内的通胀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国内的需求。综观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全球经济从今年二季度就开始回落,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甚至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亦开始全面回落。
近期,关于各大经济体10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陆续发布,总体来看全球经济仍未能拨开阴云。美国、欧元区、日本的PMI指数都预示了经济复苏的疲惫态势,尤其是未走出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将继续在经济枯荣分水岭下挣扎。美国供应管理学会11月1日公布的10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9月份的51.6降至50.8。数据服务公司Markit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欧元区PMI综合产出指数为47.2,比9月份下滑1.9个百分点,创2009年7月份以来最低。
而就国内经济而言,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1%,连续三个季度缓慢回落。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10月份中国PMI指数意外降至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并创下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无论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还是受全球经济疲弱的拖累,增长步履放缓已成不争的事实。
面对全面减速的宏观环境,市场交易陷入僵持阶段是必然结果。而纱线、织物产品价格受到原料价格走势下行以及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继续回落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谷值区——
多数纺织产品价格高于去年同期
印证出口量下降而出口金额上升
2011年三季度,纺织产品价格虽然在二季度基础上继续呈现降势,环比结果有大幅下降,但是三季度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数产品的价格仍有提高。首先,三季度涤纶短纤、涤棉布价格谷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3.7%和15.7%,提高非常明显;其次,棉花、粘胶短纤、涤棉纱、棉纱和人棉布价格谷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5.6%、3.8%、7.4%、1.1%和5.5%。唯有人棉纱和纯棉布价格同比有所降低,分别下降3.8%和5.4%。也就是说,到2011年三季度末,主要纺织产品价格仍没有落至2010年的最低点,这也正是近月纺织产品同比出口量下降而出口金额上升的主要原因。
2011年三季度主要纺织产品谷值环比及同比增降情况(单位:元/吨;元/米;%)
注:棉花为328级均价;涤短为1.4D×38mm均价;粘短为1.5D×38mm均价;纯棉纱为C32S普梳棉纱均价;涤棉纱为T65/C35 45S均价;人棉纱为R30S均价;棉布为C32S×C32S 68×68 63〞坯布均价;涤棉布为T65/C35 45S×45S 110×76 63〞坯布均价;人棉布为R30S×R30S 68×68 63〞坯布均价。下同。
从环比数据看出,今年三季度与二季度环比,几大类纺织产品价格谷值均有下降。如三季度棉花、棉纱和棉布价格谷值,分别比二季度下降20.8%、12.9%和8.6%;涤纶短纤、涤棉纱和涤棉布价格谷值,分别比二季度下降2.0%、10.4%和6.3%;粘胶短纤、人棉纱和人棉布分别比二季度下降1.1%、4.2%和6.5%。其中纯棉产品下降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棉花价格下降引起。其次是含棉的涤棉产品,在棉花价格大幅滑落影响下也明显下降。
尽管2011年三季度主要纺织产品价格谷值相比一季度、二季度有大幅下降,但是如果与2010年谷值相比,除了人棉纱价格谷值基本持平外,其余如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棉纱、涤棉纱、棉布、涤棉布以及人棉布等产品的价格谷值均有所提高,而且棉花、涤纶短纤、棉纱、涤棉纱、棉布、涤棉布及人棉布价格谷值提高明显。
从纺织产品价格谷值变化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原料、纱还是布,均是在2011年一季度达到最高后出现拐点,然后在二三季度持续下滑。截至目前,整个纺织市场萎靡不振,再现辉煌遥遥无期。
峰值区——
与去年四季度相比跌幅20%以上
盲目跟风推高行情行为逐渐减少
今年三季度纺织产品价格峰值环比虽然普遍呈下降之势,但是三季度价格峰值与2010年同期相比,部分产品价格仍然有提高。2010年以来,无论是原料、纱和布,其峰值的拐点都是出现在2010年四季度。经统计计算,2011年9月底的主要纺织产品价格与2010年四季度峰值相比均有大幅下跌。虽然2011年以来产品价格也曾几上几下,即便在今年3月份的抢购高潮,也都难以触及这个高点。这也充分说明,经验和教训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市场规律,会越来越理性地看待市场,而那些盲目跟风从而推高偏离实际行情的行为将越来越少。
三季度主要纺织产品峰值与二季度环比全部有明显下降。如棉花、粘胶短纤和人棉纱的峰值环比降幅都在20%以上,分别为20.0%、25.3%和22.9%;纯棉纱、涤棉纱、纯棉布以及人棉布价格峰值环比下降幅度也在10%以上,分别为16.2%、10.3%、17.1%和11.4%;另外,涤纶短纤和涤棉布价格峰值环比也分别下降2.4%和9.9%。
2011年三季度,主要纺织产品峰值与去年同期峰值相比高低各有不同。其中,棉花、涤纶短纤、涤棉纱以及涤棉布价格峰值同比分别增长5.7%、14.3%、8.3和10.3%;棉纱、人棉布价格峰值同比基本持平;粘胶短纤、人棉纱以及纯棉布价格峰值同比分别降低3.4%、10.0%和9.4%。
2011年三季度主要纺织产品价格峰值与一季度和二季度相比均处于下降趋势,尤其是与2010年四季度峰值相比,价格峰值下降更为明显。
截至2011年9月底,主要纺织产品价格与2010年四季度峰值相比下跌幅度都在20%以上。其中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棉纱、人棉纱以及棉布价格下跌幅度超过30%,分别为36.2%、32.6%、36.1%、34.1%、34.6%和31.3%;涤棉纱、涤棉布和人棉布价格分别下跌29.6%、21.3%和22.4%。
利润区——
纯棉系产品营收空间略微放大
人棉系产品获利能力明显稳定
【纯棉】8月出现最小价差2700元/吨
远低于一季度高达近万元价差
自2011年春节以来,棉花与棉纱价差在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各出现一次高点。三季度的高点与一季度相差甚远,但是相对于二季度来说,表现还算“凸”出。单从三季度分析,价差最小的时间在8月初,当时的价差只有2700余元/吨,说明当时纺纱的利润最低。不过随着投入生产线棉花成本的逐渐下降,这个价差逐步在增大,到9月下旬,棉花与棉纱的价差达到7000元/吨上下。比二季度的最高值4000元/吨高出3000元/吨左右,但是远低于一季度高达近万元的价差。
进入7月份,棉花、棉纱、棉布行情颓势未改,依然顺着二季度势头滑落,直到8月中旬前后才有所止跌,经短暂的平稳,在进入9月份以后小幅回升,到9月底基本处于滞涨局面,并且有所低头。
如328级棉花价格从7月初的24000元/吨,跌至8月下旬的19000元/吨,整整下跌了5000元/吨,下跌幅度21%。进入9月份,棉花现货价格开始慢慢向托底价19800元/吨靠近,在9月底勉强站上20000元/吨一线,上涨1000元/吨,上涨幅度5.3%。但是,根据市场观察,这波棉花价格的上升完全是政策的作用,分明缺少供求关系的拉动,所以上涨动力明显不足,上升过程中时常出现“熄火”的现象。
三季度中,纯棉纱价格行情与棉花行情基本一致, 7月份延续6月份的跌势,继续惯性下滑。如C32S价格从7月初的30000元/吨,跌至8月下旬的27000元/吨,下跌了3000元/吨,下跌幅度达10%。而在棉花价格开始回升后,棉纱价格逐步增至9月底的28000元/吨,上升了1000元/吨,上涨幅度为3.7%。同样,这波棉纱价格的上涨基本也是依靠原料价格的推动,实际上缺乏下游使用量的支撑,所以上涨生命力不够顽强。
进入三季度,与棉花、棉纱价格同时下滑的还有纯棉布价格,如C32S×C32S 68×68 63〞棉布价格在7月初价格高达5.8元/米,而至8月底价格降至5.3元/米,下降0.5元/米,下降幅度8.6%,不过在棉花以及棉纱价格回升以后,棉布价格也升至9月底的5.5元/米,上涨0.2元/米,涨幅3.8%。
在三季度纯棉产品价格升降过程中,棉纱与棉花价格变动时间和幅度并不是同步的,这就反映出不同时间段内棉纱生产的利润空间的变化情况。
【涤棉】价差最低不过3500元/吨
价差最高不过5300元/吨
在二季度末,涤棉原料与涤棉纱之间的差价比二季度初已经有很大提高,涤棉纱厂的利润情况逐步得到改善,说明市场经济的调节发挥了作用,纱厂生产严重亏损的局面得到抑制。进入三季度,涤棉原料与涤棉纱之间的差价基本保持着比较平稳的态势,低不过3500元/吨,高不过5300元/吨,没有出现二季度或低至1400元/吨,或高至5000元/吨的巨幅波动状态。
2011年三季度,涤棉纱、布行情总体呈下滑之势,虽然9月份在原料成本拉动下有小幅回升,但是远远不足以弥补前期下滑造成的凹陷。
7月初,1.4D×38mm涤纶短纤价格在12800元/吨,一路振荡上行,至9月中旬站上14000元/吨高点,2个多月内上升了1200元/吨,升幅为9.4%。虽然升幅不高,但确属不易,因为期间下游涤棉纱、布行情背道而驰,始终处于下行趋势,所以到9月底,涤纶短纤价格难以坚持,出现下滑,最后收于13400元/吨,下降了600元/吨,降幅4.3%。
三季度涤棉纱价格总体处于跌势,如T/C 65/35 45S价格在7月初为26000元/吨,8月下旬降至23300元/吨,下降了2700元/吨,降幅10.4%。进入9月份以后,在棉花价格以及涤纶短纤价格双双提升推动下,涤棉纱价格才得以缓慢提高,到9月底,上升300元/吨至23600元/吨,涨幅为1.3%。
涤棉布价格也跟随涤棉纱价格上下波动,如T65/C35 45S×45S 110×76 63〞涤棉坯布价格在7月初为6.3元/米,8月底降至本季度的最低点5.9元/米,下降0.4元/米,降幅6.3%。虽然9月份该布价格随着涤棉纱价格的回升有微幅提高,但是由于市场成交不佳,最终在9月底仍回到5.9元/米。
三季度涤棉纱线价格随着原料成本及时波动,所以纺纱厂利润空间表现平稳。
【人棉】价差保持4000元/吨~5000元/吨
与前两个季度忽高忽低形成反差
三季度人棉纱与原料成本的价差比二季度有明显改善,基本稳定在4000元/吨~5000元/吨上下,没有大幅波动,使得人棉纺纱厂利润空间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与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忽高(最高时曾到达7000元/吨)和忽低(最低时还不足1000元/吨)相比,显得温和许多。
2011年三季度,在粘胶短纤价格不断上升带动下,粘胶类产品行情比纯棉及涤棉产品表现略好,没有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1.5D×38mm粘胶短纤均价在整个7月份价格变化比较平缓,始终在17850元/吨~17950元/吨之间小幅波动。而且进入8月份之后,粘胶短纤价格开始直线上升,至9月底,价格升至19800元/吨,价格几乎与328级棉花价格齐平。8~9月的2个月内,粘胶短纤价格从17850元/吨上涨至19800元/吨,上涨了1950元/吨,涨幅达10.9%。
虽然三季度的粘胶短纤价格以上升为主,但是由于下游人棉产品此时已进入淡季,所以人棉纱价格跟涨力量不足。如R30S人棉纱价格7月初为24000元/吨,8月初下滑至23000元/吨,下滑了1000元/吨,降幅4.2%。不过,随着8月份以后粘胶短纤价格的持续回升,人棉纱成本也大大提高,所以8~9月份,人棉纱价格不断水涨船高,到9月底,R30S人棉纱价格升至24200元/吨,上升了1200元/吨,升幅5.2%。
三季度人棉布价格基本跟随人棉纱价格上下起伏。如R30S×R30S 68×68 63〞坯布均价,7月初为6.2元/米,以后随着人棉纱价格下降,人棉布价格降至8月初的5.8元/米,下降0.4元/米,降幅6.5%。而后稳定了一段时间,8月底至9月底,价格又随人棉纱价格的升高,逐步回升至6.0元/米,上涨0.2元/米,涨幅3.4%。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