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79

分类导航
财经新闻

中国超预期贸易顺差再次推高人民币升值压力

 发布时间:2011-05-1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 4月顺差意外破百亿美元  

* 人民币升值压力棒恐将重回案桌  

* 出口值刷新去年12月纪录,外部环境逐步好转  

* 进口逊于预期,加重对国内调控致内需趋弱的担忧  

  出口强劲增长同时进口逊于预期,导致中国4月贸易顺差骤然窜升至四个月最高位.虽然单月贸易数据波动较大属正常现象,并不能改变未来顺差缩窄的态势,但外界批评人民币被人为低估的声浪恐将再度来袭。 

  分析人士并指出,出口稳健扩张暗示外需依然畅旺,但进口放缓暗示国内政策收紧已然令内需受压抑,对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有所升温。 

  "前一季度出现的逆差态势不可持续,因中国的进出口结构没有根本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中国经济转型的改善,而这一过程较为缓慢,"国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邹璐认为,从目前来看,还会持续大幅贸易顺差的态势,但仍将较去年有所下降。 

  他并指出,人民币汇率方面,近一个月已升值较快,未来贸易顺差若有所加大,那麽还会加剧中国的升值压力,且目前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因而预计二季度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将较一季度有所加快。 

  中国海关周二公布数据显示,4月意外录得贸易顺差114.2亿美元,是路透调查中值的顺差30.5亿美元的近乎四倍.当月出口同比增长29.9%;进口增长21.8%.路透预估分别为增长29.4%和28%.中国一季度贸易逆差为7.1亿美元。 

  加拿大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BRIAN JACKSON亦认为,(贸易)数字很可能促使美国政府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进一步对中国施压,"不过更为重要的事应该是说服中国高层相信,中国经济可以容忍人民币升值,而且这在遏制国内通胀压力方面也会收到成效。"  

  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周一和周二正在华盛顿举行,中方反驳了美国认为人民币低估从而令中国享受不公平贸易优势的指责.商务部长陈德铭称,贸易数据证实了他的观点,"从贸易角度来看,西方对中国人民币的担忧和疑虑毫无根据,因为过去三年,中国贸易顺差一直在减少。" 

  数据公布後,国内金融市场走势平稳,沪综指早盘微涨0.3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早盘则小幅上涨,报6.4938元;外汇市场上,澳元兑美元在数据公布後由持稳于1.0774美元附近。 

  **未来顺差持续,人民币升值压力加码**  

  一季度出现的逆差令人民币升值压力减缓仅仅是昙花一现.4月外贸数据昭示未来贸易顺差是常态,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仍是中国面临的长期问题。 

  高盛经济学家宋宇和乔虹指出,出口强劲和进口疲软导致了贸易顺差的放大,未来数月在国内紧缩政策延续的情况下,贸易顺差预计还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出口的增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表明国外市场的需求依然很旺盛,而进口增速的下滑则与国内政策的收紧,导致内需放缓有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如是说。 

  他指出,从全年的贸易形势分析,预计全年的贸易顺差在1,000亿美元左右,分摊到每个月100多亿元的顺差也比较合适.总体形势应该比较正常。 

  近些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中国人为低估人民币来扶助出口,由此带来巨额贸易顺差.他们认为,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方能化解全球失衡局面。 

  中国自去年6月结束人民币汇率在接近两年时间里,实际钉住美元的局面.而今年人民银行更是引导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频创新高.自去年6月以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约5%。 

  截至今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连续七个交易日在6.50元人民币下方波动。 

  华宝信托宏观经济分析师聂文指出,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及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中国4月的顺差规模是比较正常的.整个二季度的顺差规模估计都在每月100多亿美元,三季度会上升到每月150多亿美元,四季度会进一步上升到每月约200亿美元。 

  他预计,中国後期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可能性更大。 

  **进口低迷需关注**  

  4月进口低迷背後,中国实体经济需求是否依然强劲如初?国内持续紧缩政策对经济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些问题需在二季度特别关注。 

  "贸易顺差是由于进口回落较多且低于预期."邹璐称,"前期进口快速增长主要跟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有关,但这种价格上涨必然会抑制进口需求,所以进口增长难以持续,并出现较快下滑。"  

  宋宇和乔虹亦认为,进口的同比和环比增幅都大幅放缓,反映出国内紧缩政策对于内需产生的影响。 

  这亦和此前发布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传递出的讯息一致。 

  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PMI跌至52.9,远不及市场预估的升至54.0;同时,汇丰中国4月制造业PMI终值亦持稳在低位,且需求疲软导致产出分项创下九个月新低.PMI回落的主因就是新订单减少,暗示内外需均有所放慢。 

  中国政府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先後启动了四次加息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且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严厉,导致市场人士担心过度调控伤及实体经济.目前已有局部地区反映,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生存状况堪忧。 

  但以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陆志明为代表的"乐观派"则认为,今年进口将成为决定贸易顺差大小的决定因素.尽管现在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预计全年将维持震荡上行态势,同时国内经济需求仍较旺盛,预计下个月的进口增速就会比这个月的21.8%扩大。 

  一季度经济数据曾被业界视为审视前期紧缩政策效果的关注点,但9.7%的GDP增速和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被视为国内需求强劲的见证,因此,二季度经济是否果真回落,回落多少,都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