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80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武汉纺织大学世界首创合成纤维技术在鄂遇冷

 发布时间:2011-04-28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可在实验室量产,并已完成中试,但没有湖北企业关注。”昨日,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新任院长王训该教授,对他们在世界上首创的合成纤维技术遇冷而遗憾。
  合成纤维技术,就是“让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融为一体,形成全新的合成纤维”。
  为什么要制造合成纤维?王训该介绍,羊毛等天然纤维做成的衣服,舒适,但韧性较差;化纤等人造纤维,面料结实,但不透气、不吸湿。2002年,王训该与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团队合作,研究如何实现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性能的互补和优化。“制造合成纤维,需要经过摄氏200度以上高温,但羊毛等天然纤维,难以承受超过摄氏100度的高温。这是业界遇到的难题。”
  多年研究,终获成功:他们把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羽绒及珍珠等,磨成超细粉体——平均粒径在1微米左右,且保持了原材料性能特点;同时,研制出可在常温下加工这类材料的设备及工艺。
  他们在北京一家企业完成中试。用混合纤维做成的衣服,既保持了舒适性,又有韧性。
  这项世界首创成果,让一些废弃的羊毛、蚕丝等下脚料,也能得到应用。
  2008年度,武汉纺织大学申报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合成纤维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相关设备投入约为500万元。”王训该说,天然纤维成纱,要20多道工序;磨成粉体,然后成纱,仅两道工序。“湖北企业没有顾及新技术。”
  该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徐卫林,电话中介绍,“该技术已在江苏一家企业得到应用,山东一家企业正在中试。”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出现了一批重大成果,大多首先在山东、江苏等纺织产业发达的省份应用。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