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节能减排大考 浙江十二五重拳调结构
发布时间:2011-04-19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十一五”时期,浙江以年均增长7%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年均11.%的经济增长,能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十二五”对浙江来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期。与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相伴左右的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的困境。
作为中国经济的优等生,在“十二五”时期,浙江再度站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综合保护的平衡木上,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大考。在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中,节能减排,对于浙江来说,是一个倒逼机制,更是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环境资源“低”消耗服务业挑起结构调整大梁
经济年均增长11.8%。这是浙江在“十一五”时期,交出的经济社会答卷。然而,作为中国经济的“优等生”,浙江始终面临着“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资源限制,越发感觉到资源环境的压力。
如果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比作两端,浙江则以“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来权衡。
其中,服务业凭借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优势,将成为推动浙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
为了占尽服务业发展先机,浙江相继打出组合拳。
首当其冲的便是编制出台《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这也是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以来,浙江公布的第一份产业发展纲要。
此外,浙江已公布《关于创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意见》,重点创建以下九类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商贸综合体、旅游休闲度假区、新型专业市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据介绍,浙江在加快推进第一批4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规划建设的同时,2011年将推荐认定第二批3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多年的积累有了爆发式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服务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5至2010年间,浙江服务业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2.1和4.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高于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提高。
根据预期,到2015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8%,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高于‘十一五’0.6个百分点的实绩。展望“十二五”,浙江将力争三产增加值占GDP达48%以上,努力实现三次产业比重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
节能形势堪忧结构技术管理并举挖潜力
在调整结构的同时,一场“节能”的硬战也正在激烈上演。
然而,节能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浙江省“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为18%,意味着“十二五”期间,该省需形成节能量3847万吨,这跟浙江目前仍可挖掘的3492万吨标准煤节能潜力存在一定的距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浙江在“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0.90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72吨标准煤,五年累计节约9630万吨标准煤,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20%的节能目标。但是来自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资料显示,“十一五”节能成效是在采取一系列应急的高压措施下取得的,基础很不稳固,且受到多方制约形势依旧严峻。
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介绍,浙江省“十二五”的节能空间非常有限,节能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四大难题。
一是浙江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已居全国领先水平,进一步大幅度降低能耗的空间相对较小。二是产业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结构节能贡献难以显现。三是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节能潜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挖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难度加大。四是居民生活用能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用能需求持续刚性增加。此外“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还要上一批临港重化工项目,将大幅提高该省的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
为了确保“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完成,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表示,浙江将从该省的结构节能、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评估评价制度、着力加强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具体措施予以严抓。
期间,浙江将加快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和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同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淘汰落后产能的范围、标准、政策及时限计划,定期公布高耗能工艺、技术、设备淘汰目录,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政策约束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
另外,积极开展能耗对标活动。在现有国家和地方主要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制订(修订)能耗限额标准,扩大限额标准的覆盖面,逐步建立涵盖浙江省主要高能耗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体系;树立节能标兵,鞭策节能落后企业,对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印染、化纤、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费和单位产品能耗情况进行对标管理和能耗水平排序;对重点用能单位主要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对能耗水平未达限额标准的企业,按照《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额部分实行惩罚性电价。
经济优等生直面环境考验浙江减排立下“军令状”
“经济增长是政绩、污染减排也是政绩。”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的多次指示,令浙江的减排工作,有了持久的动力。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全面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污染减排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该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在“十一五”减排战果不断的同时,浙江省环保厅也指出,浙江“十二五”减排任重道远。首先是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总量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次是工程减排空间越来越小,最后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还需较长一个过程。
面对“十二五”的减排挑战,浙江从今年开始要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强农村和海洋环境保护,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屏障建设,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目前,减排“军令状”已经立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2.5%、1.8%、3%和2.5%。
浙江省环保厅指出,将根据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完善并发布“十二五”减排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将综合考虑各地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把总量控制目标与环境质量和环境功能区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挂钩,按照减排指标差别化原则,制定减排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部门、行业、重点企业和项目。
在拓展减排工作着力点方面,浙江坚持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依靠科技减排,统筹推进工业、生活、农业、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减排工作,通过“控、调、提、治、管”等途径拓宽减排的广度,挖掘减排的深度,提高减排的实效。
在新一轮的布局中,中新社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变化。浙江将在继续推进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的同时,把氨氮和氮氧化物作为约束性指标。
指标增多的同时,减排机制也在面临创新。“十二五”期间,浙江将不断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浙江将通过改进环境统计方法,加快污染源数据动态更新,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健全落实减排预警、约谈等制度,加大减排现场核查、专项稽查力度。
“‘十二五’既是浙江省加快调整转型的五年,更是浙江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省建设成果的五年。浙江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重点做好结构性节能减排、能耗排放总量控制和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等三项工作,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法制建设。”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最后表示。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