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棉花市场旺季意外连续下跌 补仓有望催生反弹
发布时间:2011-04-12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在全球棉花供应偏紧的大背景下,棉花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降低。随着新季度播种期的到来和国内棉花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后市棉花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并有望企稳反弹。
2011年一季度,棉花价格呈现高位宽幅振荡态势。但相对去年的疯狂行情来说,今年的期货市场或许能用“趋于冷静”来形容,而棉花现货市场也演绎着与去年一度火爆异常截然相反的“冰火两重天”。
1月份,在春节前纺织企业备货热情升温及国际市场棉价走高的影响下,国内市场棉价继续上涨。截至1月3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级)28682元/吨,环比上涨4.16%,同比上涨92.5%。在国内现货市场稳步上升以及资金推动下,郑棉1109合约强势上行,突破30000大关后进而迅速突破31000、32000,大有向前高发起冲击的可能性。
春季期间,国际棉花期、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市场看涨气氛迅速升温,棉花现货价格再度回升至30000元/吨以上高位。2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级)月均价29795元/吨,环比上涨1842元/吨,涨幅6.6%;同比上涨14890元/吨,涨幅近100%。由于棉花价格较高,纺织企业采购谨慎,高等级棉由于相对稀缺,销售较旺,低等级棉成交则相对清淡。2月郑棉指数先扬后抑,上旬冲至33306元/吨,中旬在现货支撑幅度有限的情况下展开回落,指数值从高点33306元/吨调整至28990元/吨,调整幅度12.96%。
3月,郑棉整体呈现振荡下行的态势。3月30日,国家八部委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给出托市价19800元/吨,力图在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情况下,保护棉农收益。对此消息,期棉市场继续小幅跳水以对,终盘主力1109跌475元/吨收于28400元/吨。原本是销售旺季,但是棉花价格却意外连续下跌,整个市场被阴霾所笼罩。
业内人士认为,棉花销售遇冷主要是由于棉花价格过高和其他成本高企使下游企业无法承受,但纺织企业在五六月份会有补仓需求,如果市场能重新活跃,棉花价格也将再度反弹。
一季度,外棉走势整体要强于国内市场。
1月,美国经济数据逐渐好转,美联储表态将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继续维持低利率,同时欧洲债务危机有所缓和,美元经过短暂上涨后再度下滑,支撑大宗商品走高。当月,纽约棉花期货3月合约结算价151.72美分/磅,较上月上涨8.09美分/磅,涨幅5.6%。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报价按1%关税计算为30203元/吨,较上月上涨1128元/吨,涨幅3.9%;按滑准税计算为30478元/吨,较上月上涨1117元/吨,涨幅3.8%。
2月,美棉先强后弱,大幅波动。受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美棉指数从月初的152.96美分/磅先涨至18日的186.70美分/磅,涨幅22.06%。之后逼仓失败,开始回调,回调至低点152.73美分/磅,回调幅度18.19%。2月ICE期棉近期合约均价185.39美分/磅,较1月上涨4290点;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月均价214.67美分/磅,较1月涨43.79美分/磅。
3月,美棉主力合约顺利转移到5月交割的合约上来。在换月的过程中,由于美棉出口签约和结算价格难定,美棉曾多次出现停板,但整体仍在180~220美分/磅的区间运行。截至3月31日收盘,美国棉花一季度期货累计涨幅38.3%,为2010年以来表现最佳的商品。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