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大引强 不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发布时间:2010-12-08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要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开发区人深知,光靠本地的企业还很不够,关键还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建园之初,开发区就确立了“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和最快的赛”的招商理念,千方百计引进带动性强的大项目,通过这些大项目的落户,造就一批能够参与全国、全球市场竞争的大型龙头企业。
开发区的招商员们不会忘记,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速度逐步放缓,随着我县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原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资源价格等与周边地区相比越来越不具优势,而环保要求、投资密度等准入标准却越来越高,招商员普遍感觉项目信息越来越少,引进项目越来越难。
在仔细研究分析了招商优劣势的情况下,开发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提出了大项目攻坚战略,即围绕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盯行业内最大的、最强的企业招商。开发区分行业成立了专业招商小组,通过网上查找、专业咨询、行业分析等手段,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理出了开发区所有主导产业的全球五十强和国内二十强企业的资料,然后确定专人,想方设法,对这些企业一一进行联系,推介开发区的优势和产业平台,招商员招商再也不用像大海捞针一样了。一年下来,每个招商员手里都掌握了很多大项目信息,说起相关行业的情况来,也一个个变成了行内里手了。
2008年,经过努力,“海信集团”成功携手全球五百强企业“美国惠而浦”,在开发区建立了海信惠而浦(浙江)电器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亚洲最先进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形成年产高端大容积冰箱100万台、洗衣机200万台的生产能力。在海信惠而浦的带动下,近20家配套企业也纷纷落户长兴,形成了强烈的集聚效应。
“‘海信惠而浦’是典型的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大项目。包括‘美国惠而浦’、‘江森自控’,这些项目投入大、产出效益高、技术带动性强,对整个开发区产业提升、环境改善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县招商局副局长徐明学告诉记者说。
加快大项目建设也绝不是盲目扩张,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产业。我县蓄电池产业发达,引来“江森自控”建起了绿色能源生产基地;机械企业小有名气,引来“凯迪”、“达峰”等一批汽配企业纳入2.4平方公里的汽配园区;纺织产业有声有色,引来“华欣纺织”、“盛邦化纤”不断完善产业链。
招商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完善我县的产业生产链,借力实现经济的快速转型升级。自2007年以来,建立了重大项目评估服务协调机制,对于重大项目的引进,由发改委、环保、建设、工商、质监以及县行业协会等多部门进行事前评估,对于环保、能耗、规划等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无论投资规模多大、投资品牌多响、产生利润多高,也实行一票否决。而对于能提升我县产业节能减排、提高产品层次的项目,却又十分舍得“化钱”。我县的纺织大县,引进的华欣新材料多色系纺织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物理染色工艺,一年能生产30万吨彩色纤维,能为我县每年减少污水排放近百万吨,并一步将我县的纺织原材料水平提高到国内领先水平。
如今,引进建设大项目,已经成为县经济开发区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条捷径。大项目的到来,除了带来核心技术和品牌,也延长了整个园区内的产业链,真正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截至目前,共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69家外资企业投资落户,企业总数达到571家,其中包括“江森自控”、“惠而浦”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初步形成了电子电源电器、机械汽配制造、新型纺织服饰、新能源光伏电等产业集群。特别是目前在建项目达到80个,计划总投资23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这将会为开发区提供强劲的发展后劲。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