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假货泛滥成灾 两成奢侈品坐眼冷观
发布时间:2010-10-25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2010年上半年Gorigio Armani在中国内地扩大了20%的业务,Gucci2010年计划再开设十几家门店,店面增幅创记录地突破了100%,Louis Vuitton在22个城市开了27家专卖店,英国名牌Vivienne Westood将在中国开设20间分店,Burberry更是决定在未来两年,增开至110间分店……奢侈品牌们都在疯狂地抢占中国市场,据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接近80%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已经进驻中国市场。
从排斥,到接受,再到现今近乎盲目的推崇,30年间,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态度虽然处于炫富阶段,但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中国成长为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甚至在5年内,就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市场的潜力无可限量,然而,仍有两成的奢侈品牌对中国市场持观望态度。那么,是什么阻挡了他们进驻中国的脚步和野心?
中国市场极度混乱,假货泛滥成灾
据欧盟海关2009年的年度报告统计,去年欧盟海关截获并查处了1亿1800万件仿冒产品,其中64%来自中国,其中鞋类商品,来自中国的假冒商品占到近90%,服装占到72%,电话产品占79%,电器占81%,香烟占68%。除此之外,美国2010年8月查获的史上最大假冒商品的案件,其假货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中国。试想,远在千里之外的欧美,中国假冒商品泛滥都如此严重,更何况中国国内。
打开google,输入“LV”、“假货”两个关键字,显示约445,000条搜索结果,重新输入“LV”、“A货”两个关键字,显示约349,000条搜索结果,再次重新输入“LV”、“假冒”两个关键字,网页显示约121,000条搜索结果……仅仅LV有关假货的消息,就已经将近百万条,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假货泛滥状况可想而知。
面对A货泛滥成灾的中国市场,一些奢侈品牌却态度淡然。Gucci的发言人就表示,在中国他们并不担心A货,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主流消费人群是高端的奢侈品消费者,而不是那些愿意购买山寨版的普通受众。不过,近观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发展路径,让我们对奢侈品的盗版危机多少还是有点担忧。
消费者“年轻化”,缺乏真正的高端消费群体
“中国市场虽然拥有巨大潜力,极具诱惑,但存在的问题亦是不少,尤其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过于年轻,经济实力有限,缺乏真正的高端消费群体,限制了顶级品牌的进入。”Do Right集团相关负责人William Duncan表示,该集团旗下的纽约最奢华的定制护肤品牌VII,是少量还未进入中国的奢侈品牌之一。
根据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今年4 月公布的《全球奢侈品研究:2010春天更新》及麦肯锡公司(McKinsey &Company)去年12月公布的《下个时代:中国新贵阶级消费者》两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要比美国和日本的低20多岁,45岁以下的占了80%,而该年龄层的奢侈品消费者在美国只占30%。
年轻的奢侈品消费者,冲动、炫富的个性,使奢侈品的销售量虽然增长,但却限制了顶级奢侈品的销售,因为在购买力上,他们远远赶不上欧美的主力奢侈品消费者,即真正的高端消费者,而中国正是缺少这一部分的消费群体。“除了买小饰品和钱包,有些人也会买几千块钱的上衣或裤子,但这样的年轻人很少会买上万元的东西,一般消费都在5000元以内。”不少奢侈品牌店的销售小姐都很熟悉她们的年轻顾客。
不熟悉中国市场
“它们不是不想来中国发展,而是害怕来中国。”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首席代表赖世平强调。目前为止,世界上的奢侈品牌已有八成进入中国,然而让中国消费者记住的并不多,甚至有不少奢侈品牌,由于并不了解中国市场而贸然进入,不仅在经济上损失惨重,而且严重地破坏了品牌形象。
以Valentino为例,1987年,Valentino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之一。近三十年的时间,Valentino家族的三大品牌虽几番入驻,但最终都铩羽而归,最后Mario Valentino和Giovanoi Valentino全身退出,只有Valentino Garavani在中国继续保留旗舰店。
眼下,让人眼花缭乱的“华伦天奴·XX”以低廉的价格出现在城市里各个繁华的闹市街区,比如华伦天奴·路易、华伦天奴·古柏、鲁加诺·华伦天奴等。“华伦天奴”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不到位,造成了如今的廉价形象,现在不得不花巨大代价,重新树立奢侈品牌的形象。
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驻中国的办事处总经理马可·孔迪承认,庞大的中国市场虽然吸引意大利企业,但是心理和地理上的距离使它们感到前途未卜。“在对中国市场不熟悉的情况下,我们暂时不会考虑进驻中国市场。”美国尖端高效能护肤品牌Peter Thomas Roth的负责人说。他认为,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其特殊的规则,贸然进入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