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热之后必有大寒”,这句并没有得到气象专家认可的话,今年有可能成为现实。
继中央气象台、上海市气象局相继传来需警惕今冬严寒的消息之后,日前欧洲的气象专家观点更加惊人: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冬季北半球将遭遇罕见寒冬,欧洲甚至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
寒冬,令人瑟瑟发抖,然而这一“千年寒冬”究竟该如何理解?我国气象专家认为,在没有彻底解决气候预测这个世界性难题之前,作出“千年寒冬”这种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并不可信,并完全超出目前人类对气候的科学认知水平。
“千年寒冬”源自“拉尼娜”
今年北半球的寒意,将来得比以往更猛。虽然美洲、欧洲到亚洲刚刚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但这几天,从人的皮肤传到大脑的“寒冷”信号已变得十分强烈,它似乎正告诉人们,一个“千年寒冬”即将上演。
日前,有科学家表示,在即将来临的这个冬天,欧洲民众可能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超低温天气”也会光临。“一般预报下一个月的气候准确率仅有70%,不过寒冷的气候肯定将无法避免。”俄罗斯电视台Fobos气象播报专家瓦迪姆?扎沃琴科夫6日如此表示。与此同时,波兰、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的媒体也纷纷援引当地气象专家的说法,表达了类似观点。
至于极寒的源头,专家明确指出来自“拉尼娜”。据分析预测,今年以来,“拉尼娜”效应越来越明显,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因此会通过扰乱暖流的方式让地球的部分地区变得相对寒冷。而今年冬天,这一寒冷将变得十分“典型”。
专家担忧新的“冰河世纪”
难得的一次寒冬并不足为奇,然而“千年寒冬”却让所有人提心吊胆。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波兰专家认为,“拉尼娜”现象使得北大西洋过来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而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墨西哥湾暖流活动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角色之一,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冷空气南下带来的寒冷效应,如果活动完全停止,那么欧洲就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冰河世纪”。
据悉,类似的担忧还有“微冰河期”的观点。此前,包括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主要成员之一的拉蒂夫教授提出,地球正进入“微冰河期”,且未来二三十年内的气温还将不断下降。
但是,现实真的会变得如此残酷?持不同观点的专家认为,这一担忧为时尚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表示,包括人类活动、太阳和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以及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其中关系非常复杂,遗漏任何一项因素都可能导致预测结果出错;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王绍武教授则表示,“微冰河期”目前无法确认,因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冷事件”在未来是否会频繁出现,目前还有很大争议。
昨天,上海市气象局援引中国气象局的观点认为,“仅依据‘拉尼娜’事件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科学依据很不充分。”理由是,目前看来“拉尼娜”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因此,很难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之间有直接关系。
此外,对于波兰专家的观点,我国气象专家认为,气候预测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气候预测能力仍局限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总体趋势的预测,尚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作出可靠的预测。所以,波兰专家的预测已完全超出了目前人类对气候的科学认知水平。
今冬我国部分地区或现低温
此前,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曾发出极端天气频繁、今冬或现低温严寒的警告。不过,就目前全球海洋大气状况,国家气候中心分析预测,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冷害。
据介绍,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导致的热带海洋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外,欧亚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对我国冬季气候也有重要的影响。就当前全球海洋大气的状况,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需做好防范阶段性低温冷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