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82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价格不涨反跌 供求难被左右--服装消费市场陷入“价格迷雾”

 发布时间:2010-08-3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棉花价格走高,人工成本突增,销售渠道提升……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服装价格的上涨“箭在弦上”。然而,据国家统计局近期数据显示,7月份衣着类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但是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8﹪。
  价格到底涨还是降?让人一头雾水。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一涨一降”并不奇怪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对记者分析,这“一涨一降”并不奇怪:“生产要素成本的大面积上调,企业必然会有涨价的冲动。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综观现在我们整个中国服装市场,还是供大于需的情况,服装企业的生产依旧热火朝天,源源不断的产品在涌向市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近两年来由于外需受影响,一部分原本做外贸的‘生产力’转向国内市场,到底该如何消化这些产品还是一个问题。”
  同时,记者还联系到了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在采访中,袁钢明也提到了供大于求的问题:“当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时候,生产厂家往往通过彼此竞争来争夺顾客。没有足够的市场购买力,就难以点燃涨价的导火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服装品牌还都处于观望状态,不敢盲目涨价。据了解,有些企业主也表示:他们也怕先涨价,反倒“死”得更快。
  消费者不买账
  既然供大于求,就可以说现在的服装行业还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者的“买与不买”就成为了调节市场价格的一个微妙杠杆。
  袁钢明指出:“和其他消费品不太一样,服装类消费品价格受成本影响是有限的。服装,是享受型商品,而不像食品、房子那样是生活必需品。迫于现在的经济形势,消费者一方面收入没有增多,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压力,只能减少一部分支出,服装消费自然首当其冲。不管是石油价格上涨,还是棉花价格上涨,意义都不大,毕竟把价格定的再高,消费者不买账也没有用。”
  确实,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往往对于服装的消费是弹性极大的。今天有钱了,就可以买贵一点的,如果明天没有钱了,据算不添置新衣服,生活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扩大内需,但这个‘内需’所涵盖的更多还是指保障性需求,服装的购买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很难有大幅度膨胀。”陈国强提道。
  综合以上原因,当被问道下半年的服装价格走势时,宏观经济研究权威人士袁钢明和业内资深人士陈国强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在短时间内,服装价格还是以看跌为主。
  企业如何才能涨价
  价格不涨反跌, 供求关系无法被左右,企业就要坐以待毙么?
  陈国强认为:“市场上的少数高端产品价格还是会往上走的。长远来看,服装价格未必是要降的。要看到我们的很多品牌在提升,我们的一部分产品质量在变化、附加值在提高。”
  说到底,还是绕不过中国制造业的顽疾,对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过于依赖,上游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下游市场就立马乱了阵脚。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除了受制于原材料和人工等因素,还会存在一部分可相对自由操作的成本空间,也就是管理成本和过程成本等。我们就大可以在这其中做文章,以此来缓解生产要素与产品价格之间的矛盾。
  因此,陈国强指出:“关键是我们的服装产业要做好专业化分工,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没有必要,提到产业升级,就一股风地都跑去做自己的“品牌”,一个真正的品牌是需要高额的投入和时间的沉淀的。在短时间内,一个产业的整体升级是不现实的。就目前来说,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优化横向的产业分工合作。大企业有实力就去做品牌,小企业没实力也可以将国际OEM做得很专业化,这样就梳理清了产业内部的格局,各企业发挥所长,整合资源配置,实现对产业链的有效控制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