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代理商之“困”:国际大牌直营时代将至
发布时间:2010-08-23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万宝龙之后,英国最大的奢侈品零售商Burberry(巴宝莉)集团公司宣布,将以7000万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KwokHangHoldings位于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的Burberry特许经营店。
Burberry在内地30个城市拥有50家特许经营店,而巴宝莉将在财年内再开10家新店,全部为直营。HugoBoss等近日陆续传出转型直营,Versace(范思哲)、FENDI(芬迪)也表示,在至全国范围内,都只有直营店了。此外,CUCCI、Montblanc(万宝龙)等品牌也都表示将以直营店逐步取代授权代理店,Zegna(杰尼亚)、RalphLauren(劳夫洛伦)也在很早就相继收回了在中国市场的代理权。
品牌商“过河拆桥”,纷纷改变经营策略的无疑是利益的驱使。在这些国际一线大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为了规避风险又不错失机会,不约而同地采取代理模式进入国内市场。因为本土代理商对中国国情更为了解,也有较为丰富的人脉资源和渠道优势,这些都有利于奢侈品牌开拓国内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扩大与发展,品牌商也在中国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今年奢侈品牌Prada已在上海连开4家新店,近期该品牌还将在成都、广州、杭州开设4家新店,门店数增幅达47%。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两日,LV在上海的淮海路和浦东区连开2家旗舰店,其淮海旗舰店两层,总面积1475平方米,浦东国金中心旗舰店面积达到1736平方米。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增长近12%,达到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未来五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46亿美元,位居全球奢侈品市场之首。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强劲增长与巨大利润,让奢侈品牌不得不调整在华战略,而收回代理权,便是他们改变策略的重要一步,收回代理权,不仅可以掌控利润,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一点,从世界大牌进入中国市场选择合作百货店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大牌分手事件录:
01、2008年,历峰集团旗下男装品牌登喜路逐步收回温州、宁波、杭州地区的代理权。
02、2008年9月,Coach从代理商俊思集团手中收回中国区零售业务。
03、2008年9月,历峰集团旗下品牌Chloé宣布,由香港代理商I.T集团代理经营的店铺只剩下苏州一家。
04、2009年12月,迪生创建与PoloRalphLauren合约到期,从而结束对该品牌的代理。
05、2010年5月,迪生创建与TommyHilfige对外宣布,将于2011年3月1日提前结束在中国内地的代理合作。
06、2010年7月,Burberry宣布将以7000万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KwokHangHoldings位于中国内地市场的Burberry特许经营店。
07、2010年7月,HugoBoss计划下半年在中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目前已签署协议,HugoBoss在合资公司中将占有60%股权。
果实已经成熟,摘果子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国际品牌对代理商的抛弃,作为终端运营的我们该走向何方呢?
1、品牌购买:舒朗收购GuidoBertagnolio、ADRI-ANORODINA品牌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根据这一模式,作为终端运营商的我们,完全可以以联盟的模式,利用自身终端卖场的优势收购国际二线、三线品牌。
2、买手模式呼之欲出,建立零售商品牌已经成型:品牌的建立,如同孩子的培养,作为“养子”的国际品牌,毕竟要回到它洋“母亲”的怀抱,它的血缘注定了我们必将被抛弃,干脆,我们象诺奇一样,购买设计和企划,利用自身的终端优势,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吧。
3、国内品牌托管:虽然面临着同样被抛弃的可能,毕竟我们是在为自己过度的品牌发展而努力,付出的汗水是值得的,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4、代理商的方向在国内还能有多少年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作为终端运营商的我们应该汇聚在一起,谈一谈我们今后发展的思路了!
市场法则是无情的,抱残守缺、止步不前,残留在过去辉煌的记忆中,留下的将是我们的悔恨和所有心血的付出。让我们在CHIC2011之前开始我们的计划,让我们在CHIC2011的时候开始我们的执行!向前走,还有属于我们的路,向后退,那里将是困顿的泥沼!
评:谁掌控着品牌优势,谁就占有了经营制高点,就拥有了合作主动权。国际品牌商们对“指挥权”的强烈渴望,以及对利益最大化的无限度索取,这是他们想抛弃那些曾经在前期开拓市场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代理商的最重要的原因。代理商的盛宴已经结束!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