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77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发布时间:2010-08-2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纺织这个传统产业来说并非一个新课题。但是,转型升级之路到底该怎么走?这无疑又是一道亟待通过实践去破解的难题。近日,当记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江苏连云港鹰游集团这家民营股份制企业的时候,发现他们正在为这道难题书写着自己的答案。 
    今年5月,从鹰游集团传出两条喜讯:一是进入5月,鹰游纺机销势异常红火,客户的求购电话此起彼伏,简直到了“一机难求”的地步。一个月的工夫纺机公司交货额就突破5000万元。二是集团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与关键设备研发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标志着我国碳纤维生产已成功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彻底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国内碳纤维市场的长期垄断地位,扭转了我国碳纤维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事实:传统制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并存共荣在鹰游集团已成现实,而碳纤维这一“新材料之王”恰是鹰游迈出转型升级实质性步伐的契机。 
    传统制造企业毅然选择新目标 
    鹰游集团的前身是连云港纺机厂,20多年前以生产烫光机和烫剪机起家,经过产品创新和体制改革,从资不抵债的国有纺机厂发展为净资产10亿元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如今已是全国纺织后整理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的国内市场覆盖率达80%以上,并享有“全球纺织整理专家”的美誉。但无论如何它仍是一家典型的传统纺机制造企业。直到2005年公司董事长张国良开始寻觅新产品开发目标,并将“碳纤维”三个字牢牢写进心里的那一刻起,一场深刻的转型革命在企业内部悄然发生。 
    对于鹰游集团来说,要想攻克碳纤维产业化难关谈何容易:高新技术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巨额投入又像是一个无底的黑洞,而且没有现成的生产设备可参照,没有现成的工艺可借鉴。但最终,张国良下决心知难而进,整合全国各方面的科技优势,走集成创新之路,完成碳纤维产业化的大事业。 
    2005年9月,由江苏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控股,江苏奥神集团有限公司参股的江苏连云港神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建设年产220吨碳纤维生产线。 
    2007年10月,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公司以增资扩股形式参与该项目的发展,与江苏连云港鹰游纺机、江苏奥神集团组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在鹰游纺机原有500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和220吨碳纤维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中复神鹰与东华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的“年产2500吨PAN原丝1000吨碳纤维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中复神鹰系统地解决了关键设备国产化难题,建成了目前国内首台(套)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全国产化生产线,其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底,千吨碳纤维生产线作为中复神鹰万吨碳纤维产业化的一期项目顺利投产。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建立了完整的企业标准。 
    碳纤维带动传统产业“鹞子翻身” 
    张国良自豪地告诉记者,中复神鹰千吨碳纤维项目投产后,2008年底国际市场碳纤维T-300和T-700的价格立即降了一半。虽然其竞争的用意十分明显,但从客观上看,碳纤维国产化显然已成为市场议价的一个重要砝码。更令张国良兴奋不已的是,碳纤维这一高新技术为他打开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碳纤维大可制造新型飞机、风电叶片,小可以改进材料应用,渗透到民用产品的各个行当。将来我们的万吨级碳纤维产能实现以后,会在下游形成上百亿元的产业链,随之可能带来多个行业的技术革命。”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