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本土体育用品市场呈现回暖趋势。新零售时代下,各品牌积极响应新变化,其中,本土运动品牌第一、全球运动品牌第三的安踏集团尤为显著。
瑞为首席客户成功经理张国强先生为我们解密:安踏究竟是如何实现快速蹿升,在体育用品行业中脱颖而出?
安踏的数字化门店规划
安踏自2009年起开始实行多品牌矩阵布局战略。目前旗下已包括安踏、FILA(斐乐)、DESCENTE(迪桑特)、SPRANDI(斯潘迪)、KOLON SPORT(可隆)等众多品牌,覆盖专业体育到大众体育,从高端休闲到城市健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截至2017年底,安踏共有门店1万多家,全年营收中有60%以上来自于线下门店。
安踏的智慧门店,致力于打通商品、消费者及运营数字化链接,实现品牌成功转型和升级。目前,数字化门店已覆盖全闽南区域(厦门、漳州、泉州),未来计划全部覆盖。
安踏的每家数字化门店中都配有人脸识别和热区感应的智能设备“店计”、“晓客”,安装在门店入口、收银台、板墙、货架、试衣间出口、收银台等位置,采集入店消费者各维度数据,后台通过对各维度数据与商品数据组合分析,更加有针对性地为智能化运营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安踏未来将继续聚焦运动用品行业,物色更多具有成长潜力的国际高端体育用品品牌,推动整个集团多品牌实践新零售,在人、货、场等领域加快对消费升级趋势的把握。
数字化门店具体如何赋能安踏品牌升级?
赋能运营管理
数据本身是不具备价值意义的,挖掘数据背后潜含的信息和变化规律才是关键所在。安踏将前台门店采集的消费者数据,结合具体业务需求及内容数据进行建模,主要从四大方面为运营管理赋能。
其一是产品设计。消费者进店后,门店的智能设备“店计”会自动识别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表情、体态特征、穿着等信息,建立人本“画像”库,明确喜好客群的标签属性,精准定位品牌调性。通过链接“画像”库数据与实际买单数据,可划分出主力购买人群及其消费能力,为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商品的定价策略提供数据参考。
安踏找准方向重点关注“中产阶级”和年轻消费群体后,采取系列举措带动品牌升级。2017年,在美国、日本和韩国成立了研发设计中心,接轨国际视角,严格加强对产品的把控,从款式设计到面料选择及运动科技的应用都紧跟消费者喜好和需求变化。
其二是陈列调整。良好的陈列效果不仅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能提升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整体形象。业内多数品牌的陈列调整都会根据坪效和销售数据跟踪来决定,但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因素并不具备确切的参考性。
智慧门店里采集到的关于消费者潜在意识层面的数据,如逛店动线数据、进店到离店的时长数据、关注款式数据、每款的关注时长数据,能更加客观、具象数据化显示出店铺的热冷门区域、畅滞销款。基于以上两点,在店铺热门区域进行热推产品的推放和陈列调整,就会更具有方向性和实效性。
其三是配货管理。传统的门店订货和后期配补货都过度依赖于店员经验和历史销售数据,盲目的铺货不仅无法带来销售转化,还增加了门店库存压力。安踏通过对消费者入店、关注产品转化、体验产品转化、潜在购买意向转化、销售转化全过程进行剖析,准确把握进店消费者购买的偏好款式、尺码等信息,精准预测门店周销售数据,不同门店选货和配货就有了具体到款到尺码到量的数据参考。安踏的配货周期由原本的1周升级为3周,在保证商品高效周转的同时,还降低了调货成本和运输成本。
其四是巡店管理。安踏的巡店督导平均每月都会有10~15天的时间在门店巡查,重点关注消费者群体构成情况,消费偏好、消费转化情况,重点款式配搭及陈列引流情况,智慧门店的应用,无疑大大减轻了督导下店进行数据调研收集的繁杂过程,巡店时间缩减为每月4~6天,不仅提升了收集数据的准确度,也减少了人员的耗时投入。
赋能销售管理
当其他品牌苦于了解VIP客户群体的特征时,安踏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会员管理和精准化会员营销,与此同时,也赋能销售导购不断提升销售技能和业绩表现。
会员管理方面,安踏通过采集会员个人属性特征数据,匹配会员购物商品记录,对会员进行标签化细分管理。众所周知,会员的重复进店率和成交率远高于普客。当会员二次进店时,后台会自动推送VIP个人档案,如购买偏好、购物频次、购物记录等信息提醒至导购的手机里,赋能导购有针对性的进行精准推荐和个性化服务。
店员管理方面,安踏通过量化员工工作量,从各维度制定员工指标,实现远程视频掌握店员工作动态情况,并对店员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员工也可以更加了解自身优缺点,对症提升。
新零售业态下,安踏积极拥抱新经济体系,依托于瑞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商品的设计、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未来将继续融合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带动安踏整个集团加速转型,逐步走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