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楚、阿克苏等地的棉花监管库反映,1月上旬以来汽运出库量随入库公检量的下降而下降,而铁路出疆则保持稳定,重点流向是山东、江苏、河南和湖北等主消费区。
业内分析,一方面是自12月20日以后,不仅内地纺织厂、贸易商的采购人员陆续返程,而且一些10、11月份比较活跃的浙江、四川、重庆、河南等地絮棉和民用棉客户出开始撤出。而原料库相对充裕的内地大中型纺织厂则仍采用风险小、运输费用稍低的铁路运输。另一方面,郑棉主力合约不具备“套保”条件、内地纺织企业节前棉花补库进入尾声及疆内棉花价差偏小也是制约新疆轧花厂、棉企向内地消费区移库的重要原因。
12月20日以来,CF1705合约在14600-15300元/吨区间振荡,现货成交价格大幅高于期货600元/吨以上,棉企无法顺价套保。另外,目前“双28/双29”新疆棉内外差价仅300-500元/吨,但即使扣除500元/吨运输出疆补贴,棉企还需支付400-600元/吨运费,价差显然不能弥补出疆损失。
1月9日,南疆各监管库棉价弱势企稳,询价和成交较11、12月份冷清。“双28”手摘棉的毛重提货价约15300-15500元/吨,“双29”毛重提货价15600-15800元/吨(少数轧工质量P1、马值100%为A/B、杂质低于0.8%的批次报价16000元/吨),但“还盘”的纺织厂和贸易商却寥寥可数。考虑到节前现货销售已逐渐停滞,再加上皮棉产销倒挂300-400元/吨,因此一些存棉的疆内轧花厂已不对外报价,转而以围观郑棉、ICE等“风向标”。
阿克苏某棉企表示,3月6日储备大量棉轮出,再加上春节放假因素和贷款银行的按比例催收,国内棉花市场疲软、探底的概率较大。但随利空一一兑现市场将重回振荡上攻的节奏,5月份以后CF1705合约存在再次逼近17000元/吨的可能性,因此棉企、贸易商要“守得住亏损,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