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通知称,同意将苏州工业园区等33个开发区确定为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开发区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国家发改委还表示,将限制在长江沿线开发区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项目,强化环评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严控新增污染物排放。坚决取缔“十小”企业,整治造纸、制革、电镀、印染、有色金属等行业。
记者注意到,这33个示范开发区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多省市。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名单
序号
开发区名称
省(直辖市)
1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上海市
2
上海市北工业园区
3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
苏州工业园区
江苏省
5
张家港保税区
6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7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省
8
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
9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10
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
安徽
11
安徽天长经济开发区
12
合肥包河工业园区
13
江西新建长堎工业园区
江西省
14
江西奉新工业园区
15
江西瑞昌经济开发区
16
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湖北省
17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8
湖北浠水经济开发区
19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南省
20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
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2
重庆涪陵工业园区
四川省
23
重庆永川工业园区
24
重庆合川工业园区
25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27
四川资阳经济开发区
28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云南省
29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
30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
贵州省
31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32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小编注意到,长江经济带是指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区域。
获得的研究数据表明,从供给端来看,在环保压力提升的背景下供给大幅收缩,区域集中度明显提升、进一步向以浙江为代表的东部沿海五省聚集,逐步形成了浙江独大、萧绍争雄的局面。从细分行业来看,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整体表现优于棉印染精加工。此外,在产能收缩的背景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且主要用于技术装备提升、环保设施提质改造、产品研究开发等方面。随着未来终端需求的企稳回升,有技术、产品和环保优势的企业将充分受益。
印染行业竞争格局具有行业集中度低、地区集中度高的特点,整体表现出“多方混战,浙江独大”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印染布产能逐步向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山东等东部沿海五省集中,截至2015年10月集中度达到96%,其中浙江地区更是汇集了接近63%的产能。
在目前环保压力增强、产能收缩的背景下,2015年沿海五省印染布产量降幅较全国平均降幅更大,随着未来中小企业因环保压力被动停产或寻求兼并,预计行业集中度亦将得到提升。
在产能收缩的背景下,印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投资主要用于技术装备提升、环保设施提质改造、产品研究开发等方面。随着未来终端需求的企稳回升,有技术、产品和环保优势的企业将充分受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印染企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394.43亿元、同比增长14.41%(其中,棉印染加工业完成310.59亿元、同比增长13.45%,化纤强物印染精加工业完成83.84亿元、同比增长18.12%)。目前,施工项目数、新形式项目数和竣工项目数分别为807个、685个和479个,同比分别增长11.62%、21.67%和15.14%,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4.06、6.30和71.4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