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80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盐边:桑叶上的舞者

 发布时间:2015-06-24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6月12日,35岁的邓兴华接到了浙江经营蚕茧的蔡老板打来的电话,询问他蚕茧产量和价格情况。

  邓兴华是永兴镇果园村的村民。10多年前,他是县丝绸公司的职工,企业改制后,他回到村上,一边与父亲一起种桑养蚕,一边走村串户收茧。

  随着盐边蚕桑产业向规模、集约、科技、生态、品牌农业进军,一个关注和推动本地蚕桑产业与市场对接的群体开始壮大,成为桑叶上的舞者——他们涵盖农村经纪人、蚕桑专营公司、村级蚕桑专合组织、政府部门、乡镇干部。

  一片桑叶万人舞

  从2011到2014年,短短4年时间,“盐边桑葚”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盐边产“天晨锦”牌蚕丝被获得“全国农洽会金奖”,并 列入“四川省名优产品目录”,盐边县获得“四川省蚕桑产业重点基地县”的称号。截至2014年末,养蚕区域已遍布北部10个乡镇,带动8万余农业人口从事 蚕桑生产,形成了产茧4000余吨、产桑葚1.6万吨的广阔市场。

  大市场带来大商机,每年3月到10月,桑果、蚕茧数千收购大军云集盐边北部,摩托、面包车、小型货车、大型加长车等运输车辆在盐边北部30公里主干道及数百公里村组道路上穿梭。

  邓兴华家的蚕房铁门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交茧农户的姓名、电话、数量等信息。靠着这些信息,每年邓兴华和父亲在周边的十里八村要收30吨蚕茧。今年3月,邓兴华买了一辆崭新的长安小客车,他预计今年蚕茧收购数量将提升到40吨。

  邓兴华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电话本,上面记着江浙、广东沿海10多位蚕茧收购公司、丝绸公司老板的电话。每年他通过这些电话,获取当季蚕茧的销售价格、市场动态等情况,而这些老板也向他打听这边的产茧情况,等条件成熟就过来收购。

  在盐边县,像邓兴华这样的蚕茧“微”商大约有30多个。惠民乡的刘朝江是最大的一家,

  每年收茧量达100多吨。整个盐边北部,像邓兴华、刘朝江这样的本地收茧人,每年的收购总量约1200多吨。

  据记者了解,每年,盐边县几家大的桑果、蚕茧专营公司为北部蚕茧销售兜底。孙波是其中一家丝绸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一家由国有公司改制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大,有一个设施完备的4800绪缫丝厂以及8个分布在北部的蚕茧收购站,每年蚕茧收购量达2000吨左右。

  每年,在盐边蚕茧5季销售中,春茧、秋茧最为走俏,永兴镇田园村村主任邓从辉说:“每年,我们这里的春茧在2月底上市,比外面要提前20天;到了10月份,江浙一带、成都坝子的桑树都看不到桑叶了,我们的秋茧还在销售。”

  “无论蚕茧好坏,我们都收,既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孙波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了盐边蚕茧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公司进行 了大投入,形成了“桑—茧—丝—被”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与盐边北部的1.5万多户蚕农签订了《蚕业产业化经营合同》,吸纳蚕茧的能力不断增强。

  做大市场蛋糕

  蚕桑产业的逐年壮大,加快了盐边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进程,而如何把蚕桑产业的市场蛋糕做大,成了盐边县委政府、专营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等不同层面思考和面对的共同问题。

  为加快全县优质蚕茧、桑葚、蚕桑资源、茧丝绸产品及副产物综合开发项目,盐边县促进区域合作、产学研合作,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 促进产业升级;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培育壮大茧丝绸龙头企业,推进传统茧丝绸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

  在北部村组,围绕蚕桑产业延伸产业链的行动四面开花。

  惠民乡新林村善林组村民胡宗成,在嫁接改良了14亩桑园后,将自贡的养蚕专家请到了家,进行智能蚕房改造。6月3日,在改造好的两间蚕房里,胡宗成向记者演示了他的双层活动蚕床,“这种蚕床既节省养蚕的成本,又节省时间。”

  在新林村,村支书阿祖林、村主任李福云请来了广州农科院所的专家,购买了机器设备,在村里办起了饮料加工厂。阿祖林告诉记者:“去年桑葚采摘 期,我们在村里收了500吨桑葚,榨出了300吨果汁,在专家的指导下,全部制成了新鲜的桑葚汁饮料。”据了解,新林村的桑葚汁饮料通过广州专家的渠道, 销售到了南方的一家航空公司。

  国胜乡村民胡启华的专合组织,加入了县里一家蚕桑专营公司,建立了“公司+农户+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形成规 模化的产业经营,公司负责收购、销售,专合组织则负责向农户传授技术和新产品推广,非常有效。”胡启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蚕桑专业合作社,近两年引进了 10个蚕桑品种,其中有一种叫白玉黄的桑果,如今正在国胜乡的大石房村试种。据悉,这种白色的桑果吃起来有牛奶的味道。

  把盐边蚕丝做到国际市场上去,一直是孙波的梦想,他告诉记者:“盐边县蚕区养蚕单产高,茧、丝各项质量指标名列全国前茅,是国家确定的16号蚕茧,以盐边蚕茧生产的白厂丝质量达5A以上。”

  孙波公司近两年自营出口创汇已达300多万美元,但孙波并不满足,他认为,盐边蚕桑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必须跳出“一张叶一条虫” 的传统养蚕卖茧模式,走桑果、蚕茧高效利用、综合开发的发展新路,“现代蚕桑产业的综合开发潜力巨大,桑叶可入药、可做食材,也可直接加工成保健茶;桑葚 可以加工制成桑葚膏、饮料、果酒;蚕蛹也是上等的保健食品;蚕丝不仅可以织绸做衣,还是医学上人造皮肤的天然原料;桑枝可以培育食用菌等,只有建立了丰富 的产业延伸链,蚕桑这个产业才能有强劲的生命力”。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