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3年,凌云县在争创名优蚕茧品牌,打造桂西北优质蚕茧基地县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谈及今年的桑蚕工作,凌云县桑蚕生产办公室主任黄和雨自豪地说。确实,凌云有理由自豪,近1年来,该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蚕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主推产业,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县桑蚕生产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蚕农收入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该县年度完成新种桑园1.1万亩,全县养蚕4.5万张,同比增长34%;鲜茧产量3.6万担,同比增长38%;产值6840万元,同比增长39%。蚕农户均收入15359元,人均收入3168元。桑蚕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502元。
为保护蚕农利益,该县实行鲜茧保护价收购。根据协议,凌云县羽腾公司收购鲜茧每斤不得低于18元,事实上,该公司年内收购价均在20元/斤以上,最高时达23元/斤,比去年提高3~5元/斤,同比增长35.29%,蚕农收益颇丰,种桑养蚕收入大大提高。
为打造桂西北优质蚕茧基地县,该县出台了蚕业补助优惠政策。县政府设立新种桑、鲜茧交售完成任务奖,实行蚕种、蚕房、蚕沙池、专用桑树肥等补助。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对桑蚕产业的投入,让项目跟着产业走,加大对桑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桑蚕生产条件。针对石山片区桑园低产和养蚕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实施政府补贴,每年给桑农补助100万元采购肥料;政府年度补助资金120万元建设大蚕房260座、小蚕共育室10座、蚕沙池150座。
同时,该县还加强技术服务,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种桑养蚕科技含量。对聘请的技术员,每月拿出300元作为绩效考评资金,技术员在桑区蹲点指导,县、乡每个月到各示范点培训1次以上。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全力推广普及自动上簇营茧技术,降低劳动成本。为了确保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该县投入资金22万余元作为培训经费,全年共印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刻录科学养蚕光碟1000多盘,发放到蚕农手中;共举办养蚕技术讲座45期,培训干部和蚕农4560人次。
建设桑蚕生产示范点,以点带面。继续抓好去年建设的9个1700亩桑蚕示范点,重点抓好桑园管护和养蚕技术指导,确保示范点有很好的效益。今年新建7个1450亩新种桑养蚕示范点,重点抓好标准化种植管护。通过抓好示范点建设,引导周边群众种好桑养好蚕,提高桑蚕产业的经济效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