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出口下滑“不足为虑” 实现外贸增长预期目标有基础
发布时间:2014-03-1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对今年中国外贸实现7.5%的增长充满信心。”商务部部长高虎城3月7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说。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价,2月我国出口下降20.4%,但是剔除季节性因素,我国外贸走稳存在基础,市场预期依然向好。
当前我国出口增长仍存在不少的积极因素。尽管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我国出口出现大幅下滑,但是单月外贸数据变化并不能反映我国外贸整体走势。
三大因素致使2月出口
明显波动
“不足为虑”,这是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对2月进出口数据进行的分析概括。短期来看,出口失速的风险并不存在。
“季节性因素、高基数效应以及外贸订单的持续下降导致2月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到4年来新低。”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报告指出。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与去年出现春节长假的月份“错位”,直接导致对比基期发生剧烈变化,企业生产和出货年前年后的不同导致今年1月、2月出口出现大起大落。
值得关注的是,2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幅下降,预示出口贸易加速转型。中国已坐上世界货物贸易“头把交椅”,但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难以持续,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的上升,加工产业线和外贸订单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管理层已高度重视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
由于出口的下滑,2月我国出现了贸易逆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指出,个别月份出现贸易逆差并不奇怪,特别是春节因素往往导致年初个别月份会出现贸易逆差。
后期出口有望
回归常态增长
季节性因素导致外贸数据在1月大幅上涨以及2月明显回落,随着这一因素的消失,我国出口有望回归常态增长。
郑跃声表示,进入3月份以后,春节因素对进出口的影响将逐渐消失,出口的规模或将逐步恢复常态。
当前来看,我国出口仍面临的不少有利条件。从国际需求看,今年国际经济保持继续复苏势头,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需求会缓慢增长;同时,新兴经济体虽然出现了经济放缓状况,但经济基本面良好。
从国内因素来看,我国外贸产品结构的优化,表明外贸企业自身转方式的内生动力增强,在我国推出的一系列稳外贸、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外贸企业接单的积极性提升,近期人民币汇率打破单边升值的趋势,出现双向波动,这一趋势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降低成本。
完成外贸增长目标基本无忧
在今年全球贸易活跃度有所回升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将获得受益,完成全年外贸增长7.5%的预期目标基本没有问题。我国更加注重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大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升级。
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出口增长面临的压力犹存。杨为敩认为,出口短期压力在于,发达国家经济需求指数有所回落,这在美国进一步减少QE规模之后,是一种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在寻求一个新的平衡点所致,而其余发达国家受美国需求回踩的拖累,对华进口的需求量有乘数式的下降。但由于美国经济的粘性较好,外围需求总体仍在一个上升态势之中,但是短期需求带给我国出口环比的影响略为负面。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世界经济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新旧形式叠加,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重置贸易规制的努力,对新兴市场尤其是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而我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仍困扰着外贸企业的发展。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