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廉价服装 孟加拉国拒绝“血汗工厂”
发布时间:2013-05-13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5月10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服装厂大楼倒塌事件的遇难人数已经上升至超过1000人,死者中大部分为服装厂的女工。该大楼4月24日发生倒塌,事发时楼内有5家制衣工厂、3000多名工人在工作。“血汗工厂”,已经是一个很老土的话题。遗憾的是,这个“老土”的话题,却像幽灵一般萦绕不去,时不时地刺痛人们的神经。
近两年,“血汗工厂”在孟加拉国频繁曝光:2012年11月,孟加拉国一家制衣工厂的大火造成112人死亡;2013年4月24日,首都8层服装厂大楼倒塌,死亡人数上千;前者尸骨未寒,5月8日,一家内衣制衣厂晚上失火,造成8人死亡……为何总是制衣厂,为何发生在孟加拉国?媒体报道显示,20年前,孟加拉国几乎没有成衣出口业,而如今,孟加拉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贸易国,出口额占孟加拉国出口贸易总额的78%。2012年,孟加拉国服装业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为440万个,其中80%的从业人员为女性,如果算上服装业带动的周边产业,它提供的就业岗位高达4000万,差不多是孟加拉国人口的27%,“基本上每一个孟加拉国人的生活都和服装业密切相关”。
可以预想,在孟加拉国廉价劳动力的吸引下,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蜂拥而至,建立代工工厂(孟加拉国最低月工资只有37美元,约合228元人民币;即使是服装厂的熟练工人月工资平均也仅为100美元);本地工厂主急于扩大产能,至生产条件和安全措施于不顾;更有成千上万的农村女性,或懵懂少女,或孩子的母亲,甚或幼年童工,在温饱梦想的驱使下,每天从全国各地涌进这些“血汗工厂”。加上政府监管不力,于是灾难频发。
不错,这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也仅仅是表象原因。孟加拉国“血汗工厂”归根结底来自于是全世界对廉价服装的需求:而“廉价”的后果,最终都由孟加拉国制衣工厂的女工承受——作为孟加拉成衣制造业最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盟表示,准备重新考虑对孟加拉国的贸易普惠制,以确保其遵守国际劳工标准;一些西方公司已经开始考虑转移生产基地。在享受了多年的廉价劳力之后,这些不负责任的决定无疑会对成千上万贫穷的孟加拉国人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5月10日,孟加拉国纺织和黄麻部长西迪基宣布关闭18家制衣厂,并称将关闭更多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厂,“将确保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得到遵守……”。
新的一星期即将开始了,数以百万计的孟加拉国人又将坐在缝纫机前。拒绝廉价,奋力自救,也许才是根本出路。
中国企业准备在印度尼西亚纺织工业投资2013年05月13日 09:35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目前,许多中国的企业家希望在印度尼西亚的制造行业投资,其中一个行业就是纺织部门,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埃姆罗恩.克坦说:“许多中国的公司希望向印度尼西亚迁移,发展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例如在纺织部门,这是由于印度尼西亚及其所在地区的潜力。”
以前,许多中国的投资者在采矿部门投资。根据印度尼西亚投资协调局的数据,在2007-2012年间,矿业部门实现的投资额为15399万没有,成为中国
除矿业部门外,在前几年,许多中国的投资者在食品和饮料部门、基础金属、金属产品和电子方面投资。投资向制造部门转移,主要是向纺织部门转移,这是因为中国的纺织工业遭遇了较大的挑战,主要是产品价格竞争力和生产成本。
埃姆罗恩说,中国的商人看到印度尼西亚及其地区的工资比在中国更有竞争力,具有投资潜力。此外,在印度尼西亚及其所在地区有几点的市场潜力。
埃姆罗恩说:“印度尼西亚有1亿人口的中产阶层,而总人口为2.5亿。”埃姆罗恩同有意在印度尼西亚纺织部门投资的中国商人进行了磋商。但是中国商人建立新工厂的后期会谈仍然集中在万隆和西爪哇。
埃姆罗恩说,除制造部门外,许多中国的商人瞄准在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方面投资。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刘建超说,制造部门,特别是纺织部门将成为未来2-5年中国投资者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目标。但是刘建超大使重申,中国的公司准备在基础设施部门投资,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在2012年,中国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额急剧上升,总投资达到1.41亿美元,而在2011年的投资额为1.28亿美元。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中国在印度尼西亚99个项目的投资额达到6020万美元。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