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77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产业漂移的渴望与无奈--纺服业:去东南亚还是回内地是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3-03-2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在华唯一一家自有工厂。”阿迪达斯2012年7月就作出这样的决策。 
  据了解,阿迪达斯这家苏州工厂将搬迁到缅甸。 
  与此同时,东隆等多家企业去年10月也收到了阿迪达斯终止合同的通知。 
  东隆是一家与阿迪达斯合作了十几年的企业,其安徽铜陵的工厂70%产能为阿迪达斯服务,“短期内找不到新订单,只有关厂一条路。”相关负责人蒋留红说。 
  而几年来,阿迪达斯的中国订单其实一直在减少。   
  “2006年、2007年阿迪在东隆每年订单约在200万件,2008年东隆做了150万件,2011年已经减少至70万件了。”蒋留红说。  
  显然,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劳动成本。   
  比如,东隆铜陵工厂人均工资在2000元/月,而埔寨工厂工人月薪被最低约为13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还不到900元。 
  成本差距清晰可见。  
  其实,阿迪达斯对手耐克也早已开始了订单转移。 
  耐克历年年报显示,2001年,中国生产了其40%的鞋,排名世界第一,越南只占13%。2005年,中国份额降至36%,越南升到26%,排在第二位;2009年,中国、越南分别以36%的份额并列第一;2010年,越南的份额升至37%,超过中国的34%。 
  而在2009年3月份,耐克也早已关闭了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太仓工厂。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耐克建立了太仓物流中心,加大了中国市场开拓力度。 
  李小姐供职于一家英国服装企业,2012年只有30%的订单放在中国。 
  “中国加工费,每件衣服如果是10美元,孟加拉国大概是5美元,而且英国从孟加拉国进口商品可以免收关税。” 
  其实,不少中国本土品牌也开始尝试将生产业务转移至东南亚国家。 
  比如,凡客从2010年下半年起,就开始将部分服装产能转移至孟加拉国,不过目前仍限于基本款的少量产能。 
  “选择海外代工后,凡客成本下降了5%-10%。”凡客相关人士说。 
  而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越南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至30%。 
  同样的,法国纺织品协会公布的研究数据也表明,中国纺织品企业员工平均工资为188欧元-300欧元,比80欧元左右的孟加拉国高出很多。 
  在成本面前,“26%的企业准备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40%的企业表示正在考虑将生产工厂从中国撤离,甚至美国的一些小型企业也成为这些时尚品牌生产基地的选择之一。”商业金融公司Capital Business Credit在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 
  实际上,2012年上半年,中国对印尼、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等东盟国家投资14.8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4.3%。 
  “出口企业向海外迁移,是正常趋势,”刘永勤说,相比东南亚,中国出口的优势在于质量,东南亚有的订单做不了,客户还是给中国企业做。 
  “产业转移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孟加拉国、越南等人口有限,对比中国生产与出口量级并不在一个级别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刚说,制造业转移,除了成本考虑之外,环境压力也是另一个因素。 
  同样,“孟加拉国代工也有不足之处。”上述凡客人士称,该国企业在精细加工方面的技术和产业链配套成熟程度较中国仍有较大差距。 
  比如,孟国的一些代工商基本只能提供简单辅料如线、扣等,主要原料还要依靠进口。  
  而孟加拉国代工周期很长,基本需要4-6个月。而国内供应商交货周期要求是30-45天,需要补货时周期要求甚至能压到10-15天。 
  “我们不去东南亚。”张元亨坚定的说。 
  张元亨是台湾麦斯鞋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麦斯集团为台湾五大鞋企之一。 
  “4年前我们就决定了来南宁,”张元亨说,当时很多企业都到东南亚,但现在还见过台湾企业喊‘到东南亚去’吗?” 
  当时,孤身一家来到南宁的只有麦斯集团,现在早带动了很多企业到内地发展。 
  “我们为什么到广西来,因为广西人性格和顺,勤劳刻苦,”张元亨说:“我们把工厂搬来内地,赌的是中国人家庭价值,不会为了钱牺牲掉家庭小孩子的成长,牺牲夫妻双方的相处。” 
  “从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到重庆投资的台商日益增多。”重庆台商协会秘书长谭顺鸿也这样说。 
  而更早之前,该协会曾推出“南进策略”,号召企业南迁至印度、印尼和越南。 
  但很多台商发现,越南等国目前的投资背景,相当于15年前大陆市场,基础建设和内需消费仍稍嫌不足。 
  而西迁则意味着面对更加广袤的中国西部市场。 
  其实,华坚早就嗅出这种变化,果断在江西赣州建设了华坚国际鞋城。 
  现在,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已经拥有员工1.1万,成型生产线24条,年产鞋800多万双。 
  而西部很多城市也在瞄准产业转移的商机。  
  比如,成都市政府对提出“一都两园”建设模式,即在武侯区建成品牌女鞋研发、贸易、信息、展示和培训中心,在崇州、金堂等地建现代制鞋基地,形成总部基地、产业展示全产业链的布局。 
  如此一来,成都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做长做实产业链,让飞来的候鸟落户。 
  通过“一都两园”的产业平台,意大利、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国际高端鞋业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康奈、红蜻蜓、百丽、意尔康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来此设立了生产基地。 
  而当地知名鞋企卡美多,抓住遇,与意大利品牌EVERYBODY、美国品牌NineWest(玖熙)、CE、德国品牌Tamaris、澳大利亚品牌ZU、Airflex等品牌紧密合作,迅速发展起来,在国内20多个省市开设400余个品牌专柜和专卖店。 
  当然,转移不是目的。 
  毕竟企业竞争的,最终不是成本。 
  出路在哪里?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