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79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耐克遭罚拷问洋品牌双重标准 网友称应加重罚款

 发布时间:2012-11-01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耐克被罚了。
  日前,有媒体披露,耐克公司因一款售价高达1299元的篮球鞋搞“双重标准”,被北京市工商局处以487万元罚款。
  消息一出,耐克公司迅速沦为网友们新的谈资。
  不过,由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太不厚道”,网友们对耐克公司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地声讨,不少网友甚至抱怨“处罚太轻”。
  当然也有网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并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宠坏了这些国际品牌,让他们若无其事地执行“双重标准”?
  网友力挺罚款耐克
  如果不是工商开放日,耐克被罚487万元的故事或许仍不为人所知。
  10月25日,北京市工商局和全市17个工商分局向市民举行工商开放日,耐克公司某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有幸成为向来访者介绍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耐克公司去年销售的一款售价高达1299元的高端篮球鞋,主要卖点之一就是有前后掌的双气垫,虽然同样的宣传、价格比国外高出好几百元,但中国消费者买到手的却只带一个气垫。
  北京市工商局认为,耐克公司在产品上搞“双重标准”,这种行为不能姑息,工商局最终对耐克公司处以了487万元的罚款。
  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即在网上引起反响。“耐克本年度公关不到位啊。”网友“Waying66”戏谑道。
  “工商局干了一件正经事。”网友“慈悲大师”也不忘恶搞。
  网友“小眯眯眼v”则认真地说:“耐克这事办得太恶心了,抵制。”
  虽然网友们对工商局罚款耐克公司这件事一致拍手叫好,但也不约而同地表示,罚款应该“更给力一些”。
  网友“LFE-火苗”喊道:“哎呀呀,487万元是人民币不过73万美元左右,对于一个世界级运动大品牌而言,这点钱还不够拍个广告的!”
  “一双鞋就多卖500元,487万元罚款相当于什么?在国外动辄几千万、过亿元的罚款那才叫真罚款。”网友“推陈出新007”也说。
  而相比之下,耐克公司“交的这么一点罚款更像是隔靴搔痒”,所以也免不了有网友担忧,这一举措“起不了什么作用”。
  还有网友开始操心罚款的去向。
  网友“Suki小凤”就问道:“罚的487万元是补偿给已经买了这双鞋的消费者吗?还是上缴国库呢?作为热心公民,我想大家都想知道这些罚款的去向与用途吧!”
  虚假宣传才是主因
  “擦,哪一款奔驰、宝马不是比美国贵上一倍。赶紧去查!别选择性执法。”网友“深圳老闵”呼吁工商局乘胜追击。
  “汽车厂商们,颤抖吧。”网友“穆黎森”跟着戏谑道。
  事实上,虽然耐克公司事情做得“不靠谱”已成为共识,但对于工商局的处罚依据,网友们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网友“不重走的青春”就说:“这有点搞了。谁规定同一种商品世界各地要一个价?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
  网友“吾仑语休”也表示:“没听说过全世界必须同价销售吧,执法依据是什么?”
  网友“王健_美联储”同样疑惑:“倾销可能会被追加关税,卖贵了被罚还真不了解为啥。苹果产品在大陆比香港贵,不也没事么。”
  网友“史帝文陈”甚至鄙夷地说:“想罚就罚,找个理由就罚,天朝工商威武。”
  不过,很快就有网友指出,工商局其实有合理的处罚依据。
  网友“windyscape”就提出:如果耐克宣传时是双气垫,而实际只有一个,那就应该罚。
  “目前中国法律对于洋品牌在国内外的价格、质量的‘双重标准’,并没有直接的规定。”有评论也指出,这次耐克被罚的直接原因在虚假宣传,而不是“双重标准”。
  “为什么中国的车子比国外贵那么多,而且配置更不止少了一个气垫,甚至少了好几个气囊,但是我们的发改委、工商局都无动于衷呢?”网友“吾___关事”抛出的实例虽然证实了上述观点但也令人回味。、
  内外有别值得深思
  网友们还发现,不只是耐克,很多洋品牌都是在本国卖一个价,到了中国就卖另一个价;在本国是一个行业标准,到了中国又是另一套标准。
  而且,这些执行双重标准的洋品牌涵盖了生活日用品、电子产品、食品、汽车等多个领域。例如,自2009年以来,强生产品在各国被召回25次,但这些召回基本不涉及中国。
  于是乎,有网友发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执行双重标准?元芳,你怎么看?”
  网友“DrWangPing”回答道:“恐怕和那些盲目崇洋的消费者有关。”
  “全世界的生意人都知道中国人,人傻、钱多、速来。”网友“弥勒f”附和说。
  “固然因为这儿人傻、钱多,而产业环境、营商氛围已经恶劣到堪比染缸粪池,迅速诱惑人‘入乡随俗’用小聪明赚‘坏钱’,难道不令人毛骨悚然吗。”网友“李佳佳Audrey”补充道。
  网友“农禅子”则认为,“根本原因是中国税费太重,而且企业隐性成本太高,只能从配置缩水和高价中平衡利润。中国产品在国内买的也比国外贵,也是这样的原因。”
  网友“石音平”表示认同:“还说国人出去疯狂采购是单纯购买力强吗,外面便宜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也有媒体从深处剖析,指出“双重标准”的背后,其实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法律上存在双重标准——相比国外,在中国违法成本太低。此外,在执法领域中选择性执法的明滋暗长,也使得有些企业可以借助于某些并不透明的渠道,轻松搞定执法者。
  “企业是制度的产物,当然会投机取巧,怠慢中国消费者。要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平等服务,必须将中国消保制度提升到国际水准上。”不过,提升国内的产品、服务标准,意味着所有国内的企业都要适用统一的高标准,也是一个考验。
  评论还指出,根绝“双重标准”,除了国家立法、行政执法,还需要有发达的民间维权组织、公益诉讼制度。此外,职能部门对于民间的集体维权也应懂得“放手”;司法部门也需在实践中支持消费者的正当诉求,真正打痛无良商家,才能让他们不敢搞“双重标准”。
  网友们也提出了不少不错的建议,网友“林下摄氏度”就呼吁国人理性消费,“多多支持国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制造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