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出口减少是好事情 因以前过分依赖出口
发布时间:2012-07-09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著名桥梁专家。194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配在齐齐哈尔铁路局。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93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任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7月7日,“生态·人居·经济暨长春净月西部新城板块经济论坛”在万科城销售中心隆重举行。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受邀参加并做主题发言,与大家共同探讨净月西部新城生态人居问题。
颀长的身躯,矫健的步伐,满面笑容,83岁的茅于轼出现在媒体面前时,精神矍铄,态度谦和。
在论坛开始前短暂的时间里,茅于轼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打破垄断,如金融业、房地产行业。他呼吁民营企业能够与国企公平竞争。
房地产商们有个误区,总是把眼光瞄准城里人
惊人之语
房地产商们有个误区,总是把眼光瞄准城里人
货币政策
降息让房地产业获利
新文化:就在6日晚,央行在时隔28日后再度宣布降息。尽管央行着重在通知中指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但我们看到,整个舆论似乎一边倒地认为,对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利好消息。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茅于轼:降息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获得了好处的。大家知道本次降息是非对称的降息,也就是贷款利息降得比存款利息要多,很大程度上房地产商等贷款人所要支付的贷款成本是降低了的,不是整个社会得到了收益。
新文化:如何看待这种有人吃亏有人得利?
茅于轼:这次央行的降息实际上是利益的再次重新分配,利息其实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这次中国降息恰恰是让供给资金的人吃亏,因为你出售给银行的资金价格降低了,你手头原有的资金缩水了。但是对于使用资金的人是划算的,因为支付利息的价格降低了,是得到好处的。
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增长动力下降
新文化:9日,国家统计局就会公布CPI等一系列宏观数据,现在有机构推测6月份及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或许会非常不乐观。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经济现状?
茅于轼:中国经济目前的现状确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下降了,上半年的GDP可能也就在8%左右,有可能还达不到8%。而且受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投资、消费等也都在下滑。然而,我却觉得中国出口减少是好事情。因为以前我们过分依赖出口。我们应当认识到进口也有进口的好处。进口可以消化外汇储备,缩小贸易顺差。同时还能够减少国内资源的消耗,增加供给,减少通胀压力。
投资拉动就好比打麻将
新文化:就在前一阶段,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审批并通过了若干个重大投资项目,有人将这与2008年推出四万亿救市政策相提并论,并对此表示出担忧。认为当年的四万亿政策为通胀埋下了隐患。
茅于轼:四万亿的刺激经济政策其实就是增加货币供给,多发钞票,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就是简单的资金转移,就像打麻将,有赢就有输,二者抵消财富为零,而真正的内需并没有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更重要
新文化:2012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一数字被解读为“中央政府在传递淡化GDP作为评价指标的信号”。您如何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问题?
茅于轼:过去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可质量却不高。财富虽然生产了,但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导致GDP增速质量很差。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产生了泡沫,最直观的就是通货膨胀。如果想让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应当牺牲部分经济增长速度来换取质量。
关于楼市
为农民建房发展空间非常大
新文化:房价应该是中国经济中最受人关注的焦点。有房地产开发商称刚性需求已经按捺不住,所以房价的上涨在所难免。您是如何看待住房限购政策的?
茅于轼:中国房价有泡沫,几年时间价格翻倍,房价已经脱离了均衡点。原因就是收入分配差距,有钱人买几套房不住,穷人却根本买不起房。然而限购并没有解决真正的供需关系。
新文化:对于楼市,现在表现出很大的争议,一方面民间认为货币政策的放松很大程度上会刺激房价回暖,而住建部等多个部门在不厌其烦地表态“楼市调控政策没变”。您认为将来一段时间对于楼市会适度放松还是继续加码出台新政策?
茅于轼:目前来看,如何出台政策还很难说。
我想说的是如何将房价回归均衡点。做个假设,如果开发商可以从农民手中买土地,那时房价就能够降下来了。房地产商们也有一个误区,总是把眼光瞄准城里人。这个针对的目标人群就发生了错误,未来几亿农民进城,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农民为目标客户建房子发展空间非常大。
主题演讲
财富最大化
与幸福最大化并不冲突
茅于轼在论坛现场与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若干经济问题。他的主要议题是从追求财富到追求幸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追求财富与幸福之道
茅于轼提出,企业要想发展,就应当坚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其实个人创造财富也如此。只有合理的资源配置,优化组合各个要素,使得技术、市场、研发能很好融合在一起,才能降低成本,令利润最大化。他举例,通过自由的交换可以获得财富。比如,南方的香蕉运到北方,被消费者购买,这就是获得财富的交换。“交换、买卖,买与卖双方都有得赚,这就是财富的创造。”
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茅于轼还主张要追求幸福。他的人生理念是,自己享受人生,还要帮助别人享受人生。他认为,财富的最大化与幸福最大化并不冲突,不要因为追求财富而忽略了追求幸福和快乐,这样得不偿失。在自己追求快乐的同时还要将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要让快乐最大化。
节能需提高能源价格
创造财富的同时我们还要节能。茅于轼说,一次去山西,他和当地领导讲,要想让山西省摆脱穷省的办法就是少挖煤。“那里的领导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不挖煤还怎么创造财富呢?”
茅于轼的想法是,煤挖得越多价格自然会低,如果少挖煤,煤价自然会提高。他说,企业是赚钱优先还是降低能耗优先?国家要求企业降低能耗。一些企业降低能耗后产量降低,企业亏本,政府又给补贴,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提高能源的价格,这样使用能源的企业自然节能。茅于轼说,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企业错误地把生产指标作为目的,而不是生产财富作为目的。这就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打破垄断才能进步更快
茅于轼还指出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不足。“我们当然能够看到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进步,这期间中国财富的增长是非常惊人的。可当我们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还差得很远。与日本相比,我国人均GDP仅是日本的1/10。我们用30年的时间才赶上日本人均GDP的1/10,难道接下来的9/10,我们要用300年追赶不成?中国购买力与日本相差3倍,与美国相差4倍~5倍,我们还相差得很远,因为我们不懂得财富如何创造。”茅于轼说,如果能够将垄断打破,取消特权,中国会进步更快。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