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看中国央行降息
发布时间:2012-06-08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晚间宣布,自周五(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调整後,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降至3.25%和6.31%。
央行同时宣布,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中国意外宣布降息,鼓舞全球金融市场纷纷上扬.澳元/美元即刻升至三周新高,欧元/美元亦触及1.26019美元的盘中高位,欧洲股市.FTEU3涨幅超过1%,美国股指期货亦快速扩大涨幅。
以下是分析师观点:
--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 QINWEI WANG
降息显然传达了一个强有力讯号:鉴於当前经济疲态,尤其是需求不佳,政府希望提振经济。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此举意义重大,中国正在进一步放松对存款利率的控制.这是利率自由化迈出的第一步,将提高家庭存款的回报.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则会增加银行之间的竞争.因此来说,银行利润不再像以前那麽有保障了。
--伦敦FXPRO首席分析师 MICHAEL DERKS
意识到经济在上半年大失动能,中国政策官员当前正加快放宽金融环境。
今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反映出中国当局愈发相信通胀压力正在减轻。
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直拥有更多政策工具,现在他们开始动用.我们可以预计未来数月有进一步措施.对於风险资产而言,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对进一步刺激措施的未雨绸缪鼓舞人心。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这次降息不意外,经济下行压力提供了降息的需要,通胀水平的下降则提供了降息的条件。
降息对经济肯定会有帮助,但帮助能有多大,还有待观察.因为现在新增信贷到底是因为需求下降还是成本过高而减少的还不明朗,而降息只能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
本次调整更重要的意义不在於基准利率调整本身,而是在於借机调整利率浮动区间,释放了利率市场化的信号.浮动区间上下限的调整,赋予了银行更大的定价权。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这对中国经济是一大利好,信贷需求不足数量工具已经没法用了,价格手段是被迫的选择.但同时调整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显示出央行既关注经济发展又考虑通货膨胀的双重考量.降息同时再上浮1.1,存款还有3.57%,跟没降时一样,有利於保护存款人利益,防止负利率。
--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主管 李刚
这次降息存贷款一起降,而且调整利率浮动区间,比较超预期,有利於企业贷款融资,也可促进消费增长。
三季度再一次降息的必要性目前看有所降低,未来经济能否走出低谷还有待评估...需关注未来7、8月份的数据。
这次政策某种程度上也是全球市场连动效应所致,此前新兴市场国家采取多次降息政策。
是次降息对银行盈利有所抑制,对债市偏多一点儿,但也不排除某些机构获利了结。
--光大银行资金部首席分析师 盛洪清
降息是促经济需要,通胀已回落,5月料在3.2%以下水平,6月估为2.6%.贷款利率下浮可压制长端利率,促进投资;存款利率上浮是戒备未来通胀.促存款、降存贷比,从而扩大贷款。
估计年内还有一次减息空间,此外7月可能再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 石磊
此次央行降息选择存贷款浮动降息,主因中国经济下滑较为明显,此次下调料贷款的实际利率下降会更为明显,因企业效益变差对贷款需求变弱,料贷款实际利率下降较存款更为剧烈;而存款较为稀缺,估计实际利率下不了25个点.央行此举更多体现出利率市场化中间推进的一个过程。
--工银瑞信首席经济学家 陈超
最近降息预期比较强烈,从回购利率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但根源还是近几个月,尤其4月以来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有关。4月工业增加值增速9.3%,对应的GDP可能仅有7%左右的水平,从历史上讲,这种经济增速已经下滑得非常厉害.虽然政府最近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但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非常弱。
只有当一年期贷款加权利率在7%及以下,经济才能有实质性的明显复苏。
利率下调是政策放松、刺激经济的最有效工具,此次对称降息显示出在目前银行坏账可能继续上升的背景下,合理的利差是必要的,如果利差进一步缩小,可能会有其它问题出现。
--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 杜征征
肯定是5月数据不好,出於稳增长的宗旨,这次降息也在市场预期之中。不过此次下调对於小企业的减负作用有限,经济走弱背景下,基准利率下调但银行仍有上浮贷款利率的冲动。预计年内将不会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了,利率应该也不会再调整,此次降息并不意味进入一个降息通道。
**相关背景**
--中国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48.4,为连续第7个月低於荣枯分水岭;而官方PMI则自一年高位猛降至年内新低50.4,其中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均回落明显,预示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降温将延续。
--中国商务部公布,上周(5月28日至6月3日)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第五周走低,生产资料价格连续第七周回落。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