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修正 中国贸易失衡估值
发布时间:2012-04-17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在过去的十年间,不少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正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的经常项目才会出现大规模盈余,人民币必须大幅升值才能纠正这一问题。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关键点便是中国经常项目盈余,这是被用来衡量中国贸易失衡的一个使用最广的指标。
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克莱因便是持有这样观点的代表人物。
经常项目盈余低于3%
2008年,克莱因研究估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需要上升18%,人民币兑美元需要升值31.5%,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才能降到3%的水平。而如今,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07年的10.1%下降到2011年的2.8%,已经低于3%的目标。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之前,克莱因给出的最新预测,2013至2014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将低至2%至3%,到2017年前会回升到4%至5%的水平。IMF将在下周发布《世界经济展望》,预计会下调对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的中期预期。此前的预期为超过7%。克莱因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程度的看法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
人币估测水平明显降低
克莱因说,如果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在中期为4%至5%,而国际标准上限为3%,那么这一比重必须下降1%至2%。鉴于出口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将下降0.3%。因此想要实现上述目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幅度要达到3.5%至7%。
这意味着克莱因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程度的估测水平明显降低。而外界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程度的估测大幅降低可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引到新的方向。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