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瞄准“鞋业之都”再造一座新城
发布时间:2012-04-13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比较而言,发展制鞋产业,沐川县既没有交通的优势,也没有资源的富足,但它却在承接成都鞋业产业转移中赢得先机––总投资28亿元、占地3280亩的鞋业工业园项目日前落户“竹乡”。伴随该项目的启动、城市综合体的打造,沐川“两化”互动的脚步越来越稳健有力,“5年再造一座沐川新城”的目标已逐渐明晰。
成都市武候区素有“中国女鞋之都”的美誉,年产鞋达到1.35亿双,年产值148亿元,其中女鞋产量占全国的10%,占全球产量的7%。随着天府新区的建设和成都市一区一主业的产业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取代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众多的制鞋企业谋求在三四线城市建立永久生产基地。
一方面,成都鞋企欲“择良木而栖”;另一方面,沐川富余的劳动力急待转移。在市商务局搭建的平台下,双方不谋而合找到共同点。2010年,成都依百兰鞋业有限公司在沐川舟坝招工,只准备招300人,结果来了上千人,沐川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令公司董事长吴德国先生大为感叹。趁热打铁,该公司在沐川“两化”互动示范园区兴建了生产线,400多名经过培训的农民进厂务工,月收入1000多元。在偏远山区,这些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上工资,成为“蓝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沐川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7万多人,而临近的凉山州雷波县和我市的犍为县亦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县委、县政府为此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敢于“大舍”赢得“大得”。乐山天源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决定在沐川兴建鞋业工业园,建成后可吸纳就业人员6万人。“鞋企招工越来越难,向三四线城市转移,是必由之路。”天源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夕帆表示,沐川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仁沐高速的建设,未来交通环境必然改善,抢占先机就能赢得主动。
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沐川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将区域经济发展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区。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方面,沐川正在探寻一条成功路径。近年来,该县坚持“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座新城”的发展思路,强化规划引领,聘请清华大学设计专家高标准完善城市新区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城市、交通、产业“三规合一”。按照“园城一体”发展理念,对“‘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浆纸工业小区”、“生态工业小区”、“化工循环小区”进行明确分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培育产业集群。随着“一园四小区”布局的完善,5年再造一座沐川新城的宏伟目标必将实现。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