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棉价该怎么走?
发布时间:2011-05-12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编者按:本文为署名永远领悟的网友在博客中发表的文章,在此转载,供大家参考!
2010年的棉花,必将被人们深刻而长期的记忆!即使国家进行了及时的抛售储备棉和政策调控,但棉价还是在供求关系、炒作、通货膨胀等因素作用下,价格不断攀高,籽棉一度高达15元/公斤以上的历史新高,可谓是“惊心动魄”!
经历了去年的“绵里藏针”,今年的新棉价格又将如何呢?根据以下几点,简单分析一下。
09、10年的棉花预测文章都是在春节前发布,由于今年棉花情况特殊,所以一直推到近期发布。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近年棉价波动的情况:
自从上世纪末,国家放开棉花市场,价格以市场调节为主后,近十多年来,棉价经历了几次大的波动。出现了三次棉价波峰年份,即:2000、2003、2007年;出现了四次波谷年份,即:1999、2001、2004、2008年。大家很容易发现一个特点,就是每个波峰年份之后的第二年,立刻转为波谷年份!这和我们所熟知的阳极转阴、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常识相吻合,也恰恰符合了市场经济学中蛛网理论的“丰收悖论”原理。
这几次规律性的波动,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由于粮棉收益比的改变。如果农民在某年明显感觉种棉比种粮效益要好,在做下年种植选择时就明显偏重于棉花了,这就是很多农民的趋利心理,跟风思想。00、03、07年的三次波峰年份,都是让农民极大感受到了种棉收益远大于种粮收益,才激发了他们第二年尽可能的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供应量无意间突然加大,市场消化量无法及时跟上,必然就导致了价格的下跌。
最近的一次波谷是08年,相信很多棉花种植户和收购商,对当时价格一跌再跌的情况还记忆犹新!虽说当时国家及时采取了保护价收购的措施,由于政策的实施需要一个阶段,大部分的棉农并没有感觉到多大的受益。而让很多农民当时感觉到的是,政府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更注重视粮食生产的利好政策,以及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工资明显增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打工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所以,很多农民印象深刻的是种棉效益不明显,还不如种粮食,也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打工挣钱。
2009年的棉花面积据相关部门统计约7500万亩,比08年约8500万亩,减少了1000万亩,减幅达10%以上!面积的大减,使得棉价比上年有了不少的升高,但粮食价格也出现快速上升,以及打工效益继续向好,综合考虑,种棉收益比种粮收益还是不高。所以,大多数农民继续选择偏重于粮食种植,以便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打工,这就使得2010年的棉花面积又出现了进一步萎缩。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植棉面积约7100万亩,比上年减少约400万亩!连续第二年棉花面积大幅减少。面积再次降低、库存同比减少、通货膨胀加剧、众多商家积极参与、外棉不断攀高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终至棉花价格出现了疯狂上涨,创出了历史新高!
我们再来看看影响今年新棉价格走势会有哪些因素:
首先,面积增加。今年棉花面积,将呈现三年来首次止减为增。由于棉花价格的暴涨,种棉收益略好于种粮效益。不少农民又重新开始对种植棉花产生了兴趣,植棉意向增强。据相关部门对多地农民种植意向调查,今年面积比上年将增加5-10%,全国棉花面积将会再次突破8000万亩以上!面积出现增加,产量正常的情况下棉花供应量就会大量增加。
其次,国家政策。基于国内的整体通胀率还较高,遏制通货膨胀,国家还会继续加大力度。去年棉花收获期上演了疯狂,今年国家必定会更早做准备。会在棉花的生产、收购、流通、进口配额等多方面进行调节。由于美、印等主要产棉国,受收益大增的利好影响,今年面积也呈现增长,在生长期天气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棉花供应量也会有所增加。届时,不出现很大意外的情况下,进口棉价格会降低,国家就有了加大进口量,而调节国内市场的余地。
再有,供求关系。在面积增加,进口量要增加的情况下,预计2011/2012年的供需紧张局面将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供求关系由紧变松,价格自然也会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综合多种因素考虑,今年的新棉上市后,价格大概是高-低-高的趋势。大致情况为:开秤籽棉价格在10元/公斤左右,随着收购商的逐步增多,优质棉上市量的增加,大趋势是逐步震荡走低。预计,采摘中后期价格在8元/公斤左右。由于今年国家提前对新棉做了一个定调,出现过低价格的可能性比较小了,政府的这次政策值得肯定,改变了以前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法。在集中上市完毕后,进入2012年,价格应该又有一定的反弹。
如果今年棉花生长期和采摘期出现大面积的不利天气因素,比如2003年,单产大幅降低、优质棉大量减少,那棉价可能还要维持高位运行;再者,今年单产不减少的情况下,太多的人盲目抢购,形成的高价格,到时他们就要承受巨大风险,这些人就会为棉农做了“无私”的奉献!
总之,今年棉农只要随时注意行情信息,审时度势,把握好出手时机,大部分种植户效益还是会不错的,棉农不要对今年新棉价格期望太高。鉴于棉价可能出现走低,收益减少的情况,农民要积极采取套种,或者是省工省时的懒法管理等多种手段,以提高效益。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