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80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挖掘“今天中国的纹样”--家纺业:需要怎样的“新中式”

 发布时间:2010-08-31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近日,2010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进入了紧张的评审阶段,参与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大赛评审的评委发现,尽管参赛作品整体水平相比以往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对设计主题理解深度不够、元素堆积、细节欠缺等问题。
  挖掘“今天中国的纹样”
  专家们认为,体现新中式风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应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
  科普兰德总裁、家饰首席营运官刘晓丹告诉记者,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不太喜欢原汁原味的中式,所以有了新中式。新中式应从多视角考虑,将中式推及更广,传承更久。意大利CONCEPT&STYLE FASHION  PROJECT  GROUP  ITALY设计总监崔萍萍以她亲身经历表示,“其实,大赛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上,重点是提升设计水平,形成权威性的赛事,形成国际性趋势化的设计去引导市场”。
  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詹炳宏的思考更为深入,他提出“什么才是今天中国的纹样”的问题。“新中式的提法很好,一个‘新’字特别值得玩味”,他表示,从彩陶、青铜到宋瓷等等,中国不同时期有着自己的代表纹样,当我们用过去的纹样来运用时是否应该想一下“古人用这个符号来表达思想时有什么渊源,为什么当时的人会喜欢这样的纹样。今天,我们运用中国古典纹样时与西方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中国设计师应该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古代的纹样一定是符合当时时代的精神需要的代表,那么什么样的装饰、材质是我们今天中国人所需要的呢?”
  传统与现代融合待提高
  在以院校学生参与较多,以体现创意为主旨的创意设计大赛中,评委南方印染集团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家纺设计师章国礽直言,本届创意作品有的过于表现外在形式,对于中国文化内在挖掘比较少,尤其是中国文化中人文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那种意境、韵律的感觉,表现得还有缺陷。
  孚日家纺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经理、家纺设计师刘树虎认为,与前几届相比,参赛作品整体有进步,对流行元素运用比较熟练,但是对新中式的理解还有欠缺,有的还是纯中式的感觉,直接运用传统元素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对企业来说,这样的设计很难被市场接受。
  “当你设计某件产品时一定要想到这是给什么人用的,比如设计‘黑+白’的床品,要想想消费者是谁;还有那种羽毛很多的设计,要思考是否实用,此外,还有喜庆床品中‘红+白’设计,这在中国民俗中是一种忌讳”。福建佳丽斯家纺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家纺设计师陈娟联系本届产品设计大赛作品分析认为,只有把传统文化与时尚结合,才能用产品体现出“新中式”的要义。从参赛产品来看,有的表达不是很到位,构图偏复杂,花哨了一些。
  设计师培养鼓励求变
  在产品设计大赛评比现场,詹炳宏看到一些院校学生设计的很不成熟的作品时比较感慨,他认为,行业、院校都应该反思我们的设计和教育方向。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巧妙运用传统元素;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求变”,新中式不是拷贝古人,而是应该要创造出符合中国现代人审美观点的新的设计。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联系是革新的关系,不是割裂、照抄的关系。
  大赛评委刘晓丹在创意大赛中希望使用被赋予的“复活”权力复活一些老师没有关注的作品。“老师们更关注纹样和手绘技巧,我则想拿回那些虽然手绘画不好,但是通过技术处理可以达到手绘无法实现的、有时代感、充满数码感和光感的作品,因为现在电脑高手主宰着3D,不一定非要手绘才算设计,比赛应该强有力地引导设计的数码化发展”。此外,她还希望找到辅助工艺做得比较好的作品。“在学校中,辅助工艺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她说。刘晓丹还特别指出,参赛作品都在往高档路线走,这样的设计是可以显示设计者的才华,并容易获奖的,“但是我们看到北欧的设计师,能设计带给普通人民设计感的物品,或许他们不是伟大的设计师,但一定是人民的设计师。因为审美不仅仅改变高级产品,只有当普通商品都具有设计感时,全民的审美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现在我们的老师好像大多引导学生去做高档产品,但大家都知道,越简单的东西越难设计”。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