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部棉花主产区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门庭车马稀,无人来售棉。“尚未收到新棉”是当地不少棉企的现状。不可否认,今年当地棉花植棉面积大减,无以形成交售批量,江苏多家棉企己明确表示,“今年不开秤”。
不仅棉企,往年走村串户收棉贩粮的农民经纪人亦是如此——无棉可收。当然,他们也没把收棉花当成主业,而是一边收粮食,一边问问有无棉花,结果是谈得拢就交易,谈不拢就作罢。盐城市万盈镇乡下收棉贩粮十几年的老顾说:“这么多年下来,今年收棉生意最淡,漫村遍野看不到棉花,自然也就无棉可卖了。”
与棉农交流中得知,因棉花太少,开秤收购的企业也少,收售双方似乎都在观望等待着什么。一些农村干部和基层农技人员反映,有些老年农户种了一些棉花,虽总量没多少,但总盼着能买个好价钱。有老农说,今年棉价比往年高,这让种了棉花的人家挺兴奋。可9月底、10月初的报价是3.30-3.50元/斤,此后又掉了些下去,只有3.40元/斤上下,但现在又出现上涨迹象。这棉价到底是往高处走还是往低处走,倒让人有些六神无主了。
眼下,长江、黄淮流域棉区天气一天天冷了下来,纵然植棉面积不大,资源不多,但总归要交售出去。当地棉花生产历经百年,像今年这种产销冷清的局面却前所未有,这将对来年的棉花产生很大影响。